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2/24 19:40:28
选择字号:
如何实现可任意折叠的柔性屏幕?

 


“我们目前做出的柔性盖板,用在电子显示屏中,可以弯折10万次以上,表面铅笔硬度2H,用1公斤的钢丝绒来回摩擦5000次无划痕,可达到本征柔性标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在会议间隙,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坚举着一卷透明、轻薄的薄膜材料向大家介绍道。

2月20-21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39次学术讨论会召开,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本征柔性电子学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前沿”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表示,在本征柔性电子学领域,我国尽管有一些具有本征柔性的元器件已得到初步印证,但未来规划和产业布局相对匮乏,目前至少存在五个方面亟需突破的挑战。

目前技术路线难以满足未来需求

随着曲面显示器、折叠屏手机等的问世,柔性电子学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柔性电子以其柔软、透明、质轻、曲面的特性,除了显示行业外,还可广泛用于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柔性电池、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

从技术上来讲,目前这些柔性电子产品的实现主要依靠物理柔性、结构柔性两种路线,即减薄技术和铰链技术。

“从物理路线来说,任何刚性的物质,如果很薄、很细,都能展示柔性,如曲面屏。”中国科学院院士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云圻介绍,“芯片是刚性的,如果连接芯片的连线具有分形结构或弹簧结构,则从宏观上也具有柔性,如折叠屏。”

随着多元信息交互及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应用市场对显示器件形态、特性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需求,据IDTechEx(英国市场调研公司聚合物电子专业公司)预测,到2027年,柔性电子产品的整体市场将达到近700亿美元。

“目前的柔性电子产品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未来我们希望服务人们的电子产品可以无感贴附、卷曲半径更大、可任意折叠,真正实现人机交互、无处不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志远介绍。

“然而,依靠目前的减薄技术和铰链技术,显示面板等电子产品受尺寸和形状的限制,无法满足大多领域对柔性电子的需求。”赵志远对《中国科学报》说。

本征柔性电子学面临挑战

2022年,刘云圻在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SR)上的论文中提出了“本征柔性电子”的概念,即形态上具有高弹性形变和较小的曲率半径(<0.5mm),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拉伸性(>25%)的材料或器件。

他认为,本征柔性电子学研究有助于突破传统电子的应用限制,在智能仿生、柔性皮肤、可穿戴设备、隐身技术等领域发挥新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深度融合多领域前沿技术,引领信息科技、健康医疗、再生能源等的发展,是未来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云圻指出,在国际上,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等都通过材料研究规划和产业项目布局等措施,将柔性可拉伸的电子、显示以及传感等技术列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领域。我国的研究与国际同步,一些具有本征柔性的发光二极管、晶体管及传感器等元器件已得到初步印证,但未来规划和产业布局相对匮乏,目前至少存在五个方面亟需突破的挑战。

在本征柔性电子材料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使其在保证柔性和拉伸特性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传感性能等。

“拿显示屏举例,成为本征柔性屏意味着,从盖板材料,晶体管驱动电路、像素点、集成电路、基板等都要达到本征柔性的标准,因此对半导体材料、电极材料、介电材料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赵志远解释说。

“而在柔性电路系统方面,如何实现复杂生物信号探测与模拟,使其能应用在不同场景中?如何保证大面积、稳定性与批量制备?如何实现微米级分辨率?这都有待研究。”刘云圻说。

此外,在柔性电子单元器件、柔性电子加工技术、柔性电子理论基础方面,也都存在着许多目前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

刘云圻认为,这些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将是本征柔性电子学前沿领域的重点方向,未来应从这些方面进行研发布局。

Baidu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