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帅 张素 来源: 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2/14 17:09:02
选择字号:
《理解未来》科学讲座聚焦ChatGPT等 探索生物制药领域搭建模型

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 (张伟帅 张素)近日在一场《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加拿大魁北克省人工智能研究中心(Mila)副教授、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人工智能讲席教授唐建表示,语言生成模型如ChatGPT在对话系统领域取得很大突破,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能否在生物制药领域搭建类似的人工智能模型。

唐建指出,人们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交叉领域已有诸多探索,包括GeoDiff应用在小分子的三维构象预测、E3Bind应用在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ProtSeed同时生成新的蛋白质结构和序列等。

本次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鄂维南以《AI for Science:一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为题,阐述AI for Science带来科研范式变革和新的产业业态。

鄂维南说,化学、材料、生物、工程等传统领域都将成为AI的主战场,同时也将催生新一代产业模式。此外,在“AI+Science”的驱动下,科学研究将从“小农作坊”模式转变为“安卓”模式,“平台科研”将成为全新的科研范式,“社区建设”将成为重要趋势。

这位学者呼吁更多人有效利用这一机会,将“AI+Science”的“安卓”模式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一科学发展空间,让中国走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前沿。

《理解未来》科学讲座AI for Science系列03期“AI4Science和ChatGPT,生物医药的契机?”,还设有前瞻对话环节。与会者主要围绕“AI+生物医药前景”“生成式AI对 领域带来的影响”“如何促进AI专家与科学家加强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

“AI将可能的文本、知识、代码进行训练,当AI能力达到一定强度后,我们就通过模型开发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其中,ChatGPT可以产生全新的原创内容,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像一本百科全书,用户则可以很快从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唐建说。

未来论坛理事、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谢晓亮在参加前瞻对话环节时说,基于技术突破, 基因组学、冷冻电镜等 领域逐渐从“数据缺乏学科”转变为“大数据科学”,从“定性学科”转变为“定量学科”。他也提醒,AI需要大数据,因此数据质量愈发重要。(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