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2》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德勤中国联合发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2》。
据介绍,作为全球首个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报告,《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2》更加关注一个城市在全球要素集聚、政治经济交往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参与程度与潜力,更加看重其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和全球文明的影响力,更加强调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及承载这种能力的机构、平台和规则。报告认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是具备联通和服务世界功能、能够集聚国际高端要素、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的城市,是国际交往网络中的关键性节点和枢纽性平台。
指数报告基于吸引力、影响力、联通力三个维度,构建了由11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评估框架,并针对全球37个典型城市进行了评估,刻画和比较了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
结果显示,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首尔、香港、北京、东京、旧金山、哥本哈根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排名中位列前10名。北京是唯一进入前10的中国内地城市。
报告显示,北京在影响力方面最具优势,排名第3。在二级指标层面,科技创新排名第2,主要得益于辖区内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近5年来,北京高被引科技论文数量仅次于波士顿,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在参评城市中位居第5。文化教育排名第3,得益于辖区内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北京是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和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也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经济发展排名第5,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竞争力。
北京汇聚了中国顶端的经济政策资源和财政金融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参评城市中北京拥有数量最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本次发布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具有科学性、整体性、有用性三个特点,既符合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律,也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在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这项研究从国际交往的视角观察城市的发展,比较全球典型城市国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对以国际交往中心为功能定位的城市有政策意义,也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扩大开放、对外交往交流等具有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之一,发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是清华深度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将深化与国家部委、北京市和国际机构的合作,持续开展指数编制并定期发布成果,努力为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深化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清华贡献。
发布会后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等以“促进城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与会专家还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和趋势”开展了圆桌讨论。全国政协,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中央单位,英国、法国驻华使馆,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等北京市相关单位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