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海峰:发挥AI 头雁效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发展人工智能,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人工智能是怎样实现的?如何让机器学会思考?人工智能将在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中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做客CCTV-2《中国经济大讲堂》,讲述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脉络,分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创新应用、产业格局与未来趋势。王海峰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如何让机器学会思考?
节目中,王海峰从技术演进到场景应用,一步步抽丝剥茧,为观众揭开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机器如何认识一个苹果?”王海峰以此为引,从小朋友学习认识“苹果”讲起,通过对比人脑与人工智能“思考”时的异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是借鉴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机理设计的,现在可以达到几百层、上千层,被称为“深度神经网络”。这么多层的神经网络,让机器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到更复杂、更丰富的规律与知识,甚至能学习到人类还没有发现的知识,从而可以轻松识别各种各样的物体,也能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完成各种复杂的计算。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从大规模数据中学习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
进一步地,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融合大规模知识,即知识增强的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机器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融合学习,就像人有了知识的传承,学习效率和效果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强的“思考”能力。
人工智能如何驱动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既可以支持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也在实实在在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王海峰表示。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各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区域的发展。
?
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王海峰介绍,让机器和人自由对话,一直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知识增强的深度学习技术,智能对话系统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对话技巧,掌握丰富的知识,实现与人顺畅交流,帮助办理业务、答疑解惑。近期涌现的虚拟主播等数字人形象,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和互动体验,其背后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智能对话。
城市发展中,为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基于智能化路网监控指挥系统,可以对整个区域交通流量进行感知、预测和控制优化,实现对全域路网的宏观调整,极大地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人工智能也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工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营各环节,助力降本增效。在工厂车间,智能运维系统能够帮助维修人员了解故障原因,提供维修建议,提高了运维效率。在农业领域,机器学习了农业种植相关知识,可以对大棚中摄像头采集的蔬菜图像进行智能分析,自动判断蔬菜的生长状态、提醒采收、识别克重,以及检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等,助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收益,同时有效缓解农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在畜牧业里,“人工智能相牛”系统可以让活牛交易更加标准化、流程化,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牧民的收益。这套系统还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养殖业,甚至珍稀野生动物的识别与保护中。
王海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呈现出低门槛、自动化、规模化的趋势,传统行业也在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是实现创新引领、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能力。
在生物医药、科学研究、航空航天等领域,人工智能有望“大显身手”。王海峰介绍,人工智能可以从已掌握结构的蛋白质数据中,高效学习到氨基酸序列的一维结构与蛋白质三维结构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成功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人工智能正在疫苗设计、新药研发、精准医疗等
研究的更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航天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航天领域的数据和知识中融合学习,对航天数据进行智能采集、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深空智能感知规划和控制等技术的突破。
谈及如何破除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藩篱,王海峰表示,人工智能属于新兴产业,需要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他强调,人才培养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需要联合产学研各方力量,探索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千行百业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基于百度飞桨等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不断降低AI应用门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不仅会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的便捷度,更能带动我国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整体跃迁,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