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再添新行星 “青岛理工星”正式命名 |
青岛首次拥有以高校命名的小行星 |
日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小天体命名公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96年12月22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1139的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命名为“青岛理工星”。从此,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新添了一颗以青岛理工大学命名的小行星。青岛理工大学由此成为山东第二所、青岛第一所拥有专属小行星命名的高校。
“青岛理工星”运行轨迹 青岛理工大学供图
“青岛理工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轨道偏心率为0.223、轨道倾角为4.729度、轨道半长径为2.52天文单位,以相当于每秒23.12公里的速度在轨绕日运行,绕太阳一周需4年的时间。
对于小行星的命名,首先小行星必须是经过国际公认的新天体,且须由其发现者提名,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并对外发布。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
对于以小行星命名的个人、机构组织或单位来说,是一种国际荣誉。“青岛理工星”命名的成功获批,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鼎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认可。青岛理工大学由此成为山东第二所、青岛第一所拥有专属小行星命名的高校。
据介绍,青岛理工大学依托该校教授赵正旭领衔的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创新团队,联合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古镇口核心区,共同建立了“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作为该领域国内首个产学研联合平台,实验室与中国航天港建设成员单位于2022年12月又获批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近年来,实验室将自主研发的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技术运用于国家航天工程的实战任务中。先后参与执行了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飞船、核心舱交会对接,探月工程嫦娥系列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月球车月面巡视遥操作,深空探测工程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等50多次重大工程,为航天测控任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