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及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科学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充分回应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热点议题的紧密关注。
?
与会嘉宾合影。(北大供图)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杨黄浩,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党委统战部长姜国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主任汤超,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出席会议。
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集群已成为全球社会共同聚焦的现象级话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科学文化的形态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科学伦理问题凸显,对科学文化建设、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提出全新要求,而科学文化中追求真理、理性批判、追求创新的精神永存。我国应充分因应人工智能时代之变,开创科学文化之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做出更大贡献。
贺军科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是当前贯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领域的世界性课题。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科学文化的实在性、严谨性、包容性、进步性,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杨黄浩介绍了教育部在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等重点领域的工作进展,并对建设契合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科学文化提出了期望。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党委统战部长姜国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北大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战略布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主任汤超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逾越科学技术的范畴,需要进行更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特别是科技与人文领域的对话和协作。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对科学文化进行前瞻性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从技术与产业发展角度,阐述了对人工智能的观察。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进行了题为“为机器立心,为人文赋理”的主旨报告。
随后,论坛邀请了四位学者做大会报告。报告分为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原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CFRS专委会委员龚克报告“浅谈:对人工智能怎么看?怎么干?怎么教?怎么管?”;下半场依次由智源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报告“以人工智能为例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报告“从智能向善到共生文明——探索人与人工智能的和谐共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报告“数字化与文科的未来”。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00余位代表与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