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子文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20 22:22:12
选择字号:
森林病理学家项存悌逝世,曾修正“变色即腐朽”的陈旧理论

 

项存悌  东北林业大学新闻网 资料图

11月19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发布讣告称,森林保护学科原学术带头人、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著名森林病理学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我院森林保护学科教授项存悌先生于2023年11月18日15时30分仙逝于家中,享年90岁。

公开资料显示,项存悌先生从事森林保护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载,编写著作、发表论文、主持课题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修正了“变色即腐朽”的陈旧理论;攻克红松流脂溃疡病;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杨树溃疡病类防治技术”,在国内率先提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东北林业大学新闻网介绍,以前的教科书上介绍,木材是从变色到变软,最后再到腐朽。因而得出:变色即是腐朽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生长20年左右的落叶松刚刚采伐下来,就有90%的芯材变色,消息传开全国愕然。按照“变色即是腐朽的开始”的理论,这些落叶松还可以正常使用吗?落叶松在等待裁决。

项存悌与恩师邵力平教授精心合作,经过几年的科学实践验证:活立木心材90%以上的变色是树木对受伤、变色菌类、虫伤或其他气象因素的自然保护反应,表现为抗腐能力。他们于1978年提出木材腐朽新理论,制定出木材自然保护变色的新标准。新理论和新标准使采伐下的落叶松重获“清白之身”,这项成果于1979年获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

项存悌感言:“变色即腐朽的传统认识,迷惑了林业界很多年,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都带来经济损失,这是林业发展与建设的一个误区。通过科学实验验证,这一传统概念根本不成立,我们修正了传统认识,还事物本质真相。”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