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膨胀是如何被发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薛永泉导读《星云世界》 |
|
直播时间:2023年10月28日(周六)20:0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961457329799173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频号
科学网B站
【直播简介】
当听到“哈勃”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可能会联想到那架著名的空间望远镜。作为人类远眺广袤宇宙的眼睛,哈勃望远镜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晰且震撼的宇宙图景,让我们有幸能触碰亿万光年外的神秘。
然而,为什么以哈勃来命名这架望远镜?哈勃的名字意味着什么?
这一切都与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有关。
16世纪,哥白尼确立日心说,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2个世纪后,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建立银河系模型,人们发现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数亿颗恒星之一;又过了2个世纪,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对河外星系的确定,使人们意识到,银河系也只是这个世界的沧海一粟。
哈勃改变了400年来人们对宇宙以及在宇宙中位置的认知。他把我们的视野引向河外星系世界,向我们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深度。因此,他也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
而在1929年,哈勃更是惊奇地发现,宇宙不是稳态静止的,宇宙中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且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宇宙膨胀观念和宇宙大爆炸假说的发展,被霍金赞为20世纪一项伟大的理性革命。
其实,早在1915-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就曾预测到宇宙是膨胀的,然而“为维持宇宙的稳定”,他不惜假设宇宙常数项来“修正”自己的理论。在得知哈勃的发现之后,爱因斯坦特意拜访了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哈勃,最终承认宇宙膨胀,并称“引入宇宙学常数是我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
2023年10月28日(周六)2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薛永泉;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科技出版专家卞毓麟;此念文化创始人毛思翩,为大众导读哈勃的著作《星云世界》,跟随哈勃一起漫步星空,探一探宇宙的奥秘。
【嘉宾简介】
薛永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级教授、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与2003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任博士后,2012年5月通过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活动星系核与X射线高能天体物理的观测研究。截至2023年10月,已发表120余篇论文,NASA/ADS显示所有论文总引用6100余次,H指数41;其中,含1篇Nature论文获评2019年度中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201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1篇ApJS论文获评美国天文学会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高引用作者奖。讲授的慕课《天文学导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卞毓麟
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科技出版专家。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先后任职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科普创作40余年,著译图书30余种,发表科普和科学文化类文章约800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前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终身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前副理事长。
科普图书《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各种版本累计印数已超200万册。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其中《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一书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文章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大众科学奖、中国天文学会九十周年天文学突出贡献奖等表彰和奖励。
毛思翩
此念文化创始人,高山书院2017级同学。
出品了《生命·觉者》《生命·成长》《青春期》《了不起的身体》系列访谈类纪录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