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怡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4 14:41:28
选择字号:
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自述遭遇电信诈骗:骗术逼真,差点上当

“对于电信诈骗,现在几乎就只能依靠屏蔽与拒绝接听的方式。诈骗情境设定得越来越逼真,一接听就很容易掉到圈套里。”10月3日,清华大学刑法学教授劳东燕在微博自述自己接到电信诈骗电话的经历,“骗术层出不穷,真有防不胜防的感觉。差一点成为电诈事件的当事人。”

劳东燕讲述,自己在10月1日接到电话,对方声称是电信服务商的工作人员,说她名下另外有个手机号,一直向加拿大公民发送虚假广告,如果她不申诉并获取警方的立案报告的话,就要断掉她当前在本地办理的手机电信服务。

为取得劳东燕的信任,对方在电话里报了自己的姓名、工号还有处理该事项的文件号,之后说给她转接广州公安局的电话。随后,有一位自称是广州市公安局民警的男子声称要给她做笔录,按规定要录音录像,还与她确认是否是在单独的房间,房间里有无他人,并要求她开摄像头。劳东燕越听越狐疑,觉得应该是诈骗电话,把电话挂掉了。

劳东燕事后回想,找了心理学博士被骗的事件新闻来看,发现骗局的前奏几乎与她遇到的一样,即声称名下有其他手机号发送违法犯罪的信息,除非能证明清白,不然就要切断当地的电信服务,所以由海外的运营商转接国内的警方。而所谓“警官”的问话方式也同样,总是让受骗人重复他提示的内容。

从劳东燕所了解的电诈案件来看,如果犯罪分子拿到受骗人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和人脸识别的视频,基本上受骗人银行账户里的钱,对方就能如入无人之境那般转走。去年发生过好几起这样的案件,诈骗分子利用银行人脸识别系统的漏洞,同时截获了手机的验证码,转走被害人账户里的存款。

劳东燕讲述,“其实每个人都可能被骗,包括自认为警惕心高的;到现在为止没被骗,只是还未遇到能让你进圈套的骗局罢了。人比较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以为被骗的人就是傻白甜,这也是一种认知偏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闪电产生的能量波可传至遥远太空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