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在河北省雄安新区设立国家气候观象台。雄安国家气候观象台将致力于提升京津冀城市气候系统和多圈层观测业务水平,紧扣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开展多圈层间相互作用及气候变量监测,满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气象保障服务需求。
这是继2022年11月,中国气象局宣布设立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之后新增的又一个国家气候观象台,也是第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其空间布局由地面气象观测网、边界层观测网、生态气象观测网、大气成分观测网、卫星遥感观测网等组成,包含“一主八辅”的主站和容城、安新、新安北堤、淀区、寨里、周庄、董庄、七间房等8个辅站。
雄安新区地处华北腹地,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南临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在该区域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推进建设由气象大脑、气象物联网、气象观测基准网、气象感知泛在网(一脑三网)组成的智能化、网络化、一体化类生命体的智能气象观测网络,将助力城水林田淀生态系统治理,推进城市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汇定量监测,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专业气象服务模式。
河北省气象局同时印发《雄安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发展方案(2022—2025年)》,明确该观象台的建设方向和时间规划。
未来四年,雄安国家气候观象台将聚焦地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基于数值预报需求的适应性观测试验、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性以及物质能量交换、高速城市化对天气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展开研究,推进建成国内领先的研究型业务平台、智能高效的生态与气候服务平台、协同创新的科研合作平台、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平台。计划到2025年,具备地面气象、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大气垂直立体等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成国家级气象观测设备和观测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大气边界层监测要素智能化加工分析平台,大气边界层、城乡环境生态和碳循环、天气气候、气象智能协同观测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智慧气象对智能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及评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
中国气象局和河北省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省部合作,共同推进雄安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河北省气象局将充分发挥国家气候观象台“一站四平台”定位优势,集中本省及外部门相关单位资源,持续提升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科学研究和生态气候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做好运行管理及支撑保障等工作,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