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詹媛9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目前该协会建立了国际科技组织联络机制,促进首都科技界与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国际计算力学协会等20余家重点国际科技组织开展政策交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在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服务科技经济发展方面,北京市科协目前已认定了首批30家首都海智基地,推荐5项境外职业资格纳入《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
根据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近日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北京位列全球第三名,在创新生态指标上显著提升。创新生态的改善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2022年,北京市科协致力于推动首都科技界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拓展全球合作网络,链接国际创新资源,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据了解,北京市科协在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首都专家学者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履职等方面,积极做好配合、联络、协调工作。聚焦前沿领域和青年科技群体,北京市科协还举办了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首都前沿学术成果系列报告会等品牌活动,鼓励支持市级学会等举办约60场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北京市科协还支持吸引优质境外科技类非政府组织在京设立代表机构,协助重点国际组织,申请享受在京落户便利化政策。
北京市科协打造首都海智平台,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持续推动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建立生物医药人才项目离岸基地;设立麒麟科学技术奖(海外人才类)国际合作奖。北京市科协还开展了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北京试点工作,以及优秀工程人才职业生涯全周期服务。
北京市科协还以科学为纽带,构筑中外友谊桥梁,联系55家高校科协,为促进“一带一路”科技工作者民心相通而努力,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巴科技与经济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暨建筑类高等教育论坛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