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 |
组建任务攻关团队,打造建制化科研新范式 |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以科研活动组织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扎实开展“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试点”工作。通过抓“攻关”,以任务促学科发展,以任务促人才培养,引导团队布局、绩效工资、特聘研究员岗位、专项奖励等重大改革举措紧密衔接。
在以往的工作中,昆明植物所组建了科技创新大研究团队,通过“学科+目标”的学科团队模式开展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我们发现,在“学科+目标”的模式下,科研人员往往满足于干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由于任务分散,并不利于有针对性的聚焦到生态文明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具体需求上。
因此,昆明植物所聚焦“十四五”规划重点布局和事关“国家事”“国家责”的主要任务,认真总结科技创新大研究团队第一阶段正反两方面经验,组建任务攻关团队,强化学术委员会把关和研究员会议的讨论,系统出台了任务攻关团队组建和运行管理办法,提升了建制化水平。
在组织模式上,科研团队分设任务攻关团队和专题攻关组两个层次,发挥“建制化与灵活性”两个不同维度的功能,依托重大任务、发挥建制化优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全所共组建任务攻关团队21个,涵盖64个专题攻关组。其中17个攻关团队聚焦关键区域植物多样性时空格局与维持机制、植物天然产物与创新天然药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三大主攻方向,涵盖53个专题组。除基础前沿专题组外,设有6个关键技术专题组,鼓励跨学科领域组建任务攻关团队。
在改革进行的同时,昆明植物所建立了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多维度、累积式评价方法。对于任务攻关团队,取消年度考核,减少考核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干扰,终期评估实施“定量数据采集+综合交流评议”评价模式,采取竞争力、影响力、决策支撑、社会公益产品、产业支撑等复合指标,对攻关团队整体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设立“直通车”、明确共享原则,引导协作,推动标志性成果产出。
试点以来,昆明植物所承担了国家重大任务和千万级以上重大任务10余项,协力攻关重大科技任务,如围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重大选题,在重大任务争取、平台布局、团队建设等方面组织开展系统支撑。面向未来,昆明植物所将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和喜马拉雅,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推动学科深度交叉,提升战略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收集与保存、发掘与利用的创新链集成能力,建成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战略生物资源储备库、天然产物库、成果产业孵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知识传播基地,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卓越、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报》记者高雅丽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