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师生开展野外样地调查现场。彭丽芳 供图
9月24日至25日,暨南大学教育学院50多名师生走进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鼎湖山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活动。据悉,这是暨南大学与鼎湖山保护区首次合作开展科学活动。师生们出色完成了野外大样地的调查活动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等实地探究活动。
据悉,鼎湖山保护区工作人员为暨南大学师生安排了大样地调查和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活动。为期两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活动,以实地野外探究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切身体验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的重要意义与科学价值。
24日上午,鼎湖山保护区科教科科长彭丽芳以《样方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讲座开题,让师生们了解生态学野外大样地考察的基本方法、所需工具及注意事项和调查的意义等。随后在彭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鼎湖山自然教育中心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生态资源、生态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成果等。
当天下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走进鼎湖山野外大样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他们在艰苦的野外环境中完成了50m*50m的样地划分,并依据《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手册》分组完成了以10m*10m为区域单位面积的8个样方内胸径大于1cm的树种调查,并详细记录了每棵树种所处地理位置、种名、胸径、树高及生活状态等内容,为科研监测做好基础调查工作。
25日,师生们走进鼎湖山保护区自然教育探索径开展鼎湖山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活动。活动期间,在认识沿途动植物的同时,他们以“大型底栖动物在生态链中的角色”“不同生境下底栖生物的差异”“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集中性因素”及“底栖生物与水质状况的关系”等问题为指导,进入溪流取样点收集样本并统计分析数据,从而得出鼎湖山的水质情况。
鼎湖山优美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激发了师生们在保护自然、爱护动植物的热情与动力,丰富了师生们的自然体验经历,并增强了师生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结,从而为以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此次活动,拓展了非生态学专业的同学在野外学习、野外观察等的科学知识和切实体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