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9/21 13:20:10
选择字号: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人群总知晓率超九成

 

今天(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知晓与需求现状调查报告近日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总知晓率超过九成,但主动就诊率仅有一成多。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人群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知晓率大大提高,总知晓率为95.9%。调查人群中,因为自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比例仅有12.9%,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学历、居住地区、身份的调查对象主动就诊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21岁至40岁的知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城市居民的知晓率为97.5%,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大学以上学历的知晓率最高,为98.2%,初中以下学历的知晓率最低。有研究显示,超过1/3的痴呆可在临床前期,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存在发病率高、漏诊率高和治疗成本高的“三高问题”,专家建议,应从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出发,坚持以预防为导向,全面构建阿尔茨海默病三级预防体系。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 王军:第一级预防体系,建议面向全年龄段的人群发起全民的脑健康促进行动。第二级的预防体系,建议面向临床前期病人,设立社区健康干预促进中心。第三级预防体系,我们建议对已经确诊的病人和家属,要落地患者家庭的支持服务中心,把诊断、治疗、照护、康复和社会化的支持纳入到三级预防体系的工作内容,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速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000万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是5%,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增加5%,8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到30%。

阿尔茨海默病该如何进行预防?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预防呢?来听听医务人员的介绍。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定向力差,找不到家,找词困难,焦虑睡眠质量下降。研究发现,鼓励老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可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同时,帮助老人养成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坚持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要进行有效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医师 魏翠柏:对于一个老人来讲的话,健康的生活模式,这是非常要注意的,我们说第一要有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要增加一些有氧的体能训练。第二呢,还要有健康的饮食,我们讲求的是地中海的这种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一种饮食方案,同时要远离烟酒,我们说在整个防治里,危险因素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三种来讲,是血管的危险因素,因此患有这样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把三高控制好,我们说有了这样的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加上好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才能综合地起到一个早期预防的作用。

早发现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疾病的发生,但是及早识别,进行干预与治疗可以延缓症状的出现和发展,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前发现疾病进行诊断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医师 魏翠柏:神经心理学量表这是非常具有我们专业性的一种诊断工具,它可以界定我们的老年人记忆不好、认知功能下降,是介于我们生理的一种老化,还是病理的痴呆前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我们鼓励,如果是我们感觉到老人有我们记忆的问题,甚至语言的问题,或者是我们视空间找不到家,定向力的问题,都要早期带患者来就诊,那我们会通过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合神经影像学的一些检查,还有我们说的一些血液脑脊液的检查,来综合帮您判定一下,老年人到底是不是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或者是阿尔茨海默病更早期的一个状态。

照顾阿尔茨海默病老人需要注意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那么,照顾阿尔茨海默病老人需要注意哪些情况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医师 魏翠柏:我们就要求患者的家属或照料者,在一定程度上要顾护到患者的这个自己心理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尽量减免对一些,他的一些记忆丧失的一些提醒。第二就是在照料方面,要以鼓励式教育为主,那么他原有的一些生活能力,要尽量多鼓励他多做一些,我们说在照料方面,还要防止患者在后期的时候出现一些功能方面的残障,比如说他可能对他的一些物品的使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娴熟了,要避免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比如说火、电,比如说刀具的一些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防止患者的走失,因为中晚期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定向力的障碍,那么他对于外出以后,很容易迷失方向,那么出现走失的情况,所以我说在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在居家照料中,非常要注意到的几点。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