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佳 来源: 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9/17 15:23:21
选择字号:
中国东北超亿亩盐碱地渐成“新粮仓”

中新社吉林大安9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金秋时节,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水稻丰收在望。近段时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梁正伟研究员带领团队坚守此地,收集着盐碱地变身为“新粮仓”的关键试验数据。

大安市是吉林西部重度盐碱化地区,20世纪,土地盐碱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极大阻碍农业发展。因此,中国科学院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碱地生态试验站”,探索如何高效治理利用盐碱地,让“荒凉白”变为“丰收金”。

梁正伟介绍,科研团队在大安采取了“良田+良种+良法”三良一体化高效治理模式,经过长期连续研究表明,即使是重度盐碱地,经过3年至5年的改造,也可实现盐碱地由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的转变。

2021年以来,这一模式已在吉林省推广70余万亩,水稻平均产量达400公斤/亩以上。

梁正伟认为,科学改造盐碱地,让盐碱地上长出高产庄稼,将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潜力巨大。

据统计,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大粮仓之一。然而,这里还有超过1.15亿亩的盐碱地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多种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正在东北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以吉林省为例,2021年粮食产量超过800亿斤(1斤为500克,下同)后,当地又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到2030年粮食产量突破1000亿斤。“实现这个目标最大的潜力就在吉林西部的大面积盐碱地。”梁正伟说。(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