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7 19:45:43
选择字号: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上海打造15分钟科普生态圈

 

走,去社区书院坐坐!看科普电影,给机器人编程,体验各种“黑科技”,还能跟科技大咖面对面……在上海,百余家主打科普的社区书院来到居民家门口,亲近科学的新风尚悄然流行。

卫星怎么发射上天?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社区书院,每个月定期举办的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充满期待。

“孩子们对航天讲堂、海底世界投影和科普类手工特别感兴趣,我们希望通过一次次科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埋下科学的种子。”陆家嘴街道宣统文化办工作人员吴昊昊说,社区书院把过去零敲碎打的科普工作聚了起来,效果明显提升。

目前,上海市已建成131家社区书院,另有20余家正在建设。这些社区书院建设点覆盖全市16个区,落地在党群服务中心、园区、校区、商圈等场所,一批因地制宜、群众喜爱的“科学咖啡馆”“家门口科学社”“科普农家会”涌现出来,努力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科普生态圈。

1.png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Science Club社区书院面向青少年的气流科普活动。

接长手臂、服务基层,打造科学文化阵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科技创新等重要思想,2018年11月19日,中国科协首次召集直辖市科协在上海召开社区科协建设座谈会。会议强调,社区科协工作要主动融入党建带群建制度体系,构建全域科普网络,提升区域科技资源供给水平和服务能级。

2019年7月19日,上海市委组织部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科协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将“社区书院”建设工作纳入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近年来,上海市科协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推动下,以社区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为切入点,以打造社区书院基层科普服务作为“党建+科建”的落地新模式,接长手臂、服务基层,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各区现有各类基层活动场所,把科普工作主动嵌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发挥好市、区、街镇三级科协作用。

社区书院借鉴高校“书院制”学科渗透、多元互补、打通资源的核心理念,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基础上,以“党建引领、科技特色、资源融合、群众喜爱”为目标,“家门口、点单式、社会化”为特色,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各区现有各类基层活动场所,努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形成15分钟科普生态圈和公共科学文化阵地。

2.png

闵行区新虹街道“虹创园”社区书院在商圈举办的上海航空科普创新集市。

分层发力、上下联动,建立工作体系

2021年10月,上海市科协携社区书院品牌项目亮相第十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科博会,以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造型风格,充分展示了上海科普工作的创新模式。

上海市社区书院建设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逐步构建了具有科协组织特色、上下“一盘棋”的工作体系。上海市科协作为该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将社区书院建设作为科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做好顶层设计,横向协同、纵向沟通,发挥科协组织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的功能作用,团结相关委办局、市级学会,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不断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科学文化需求,努力形成工作协同、阵地覆盖、渠道打通的整体格局。

各区科协则调度配合,依靠自身组织网络,集成优质资源,做好区域内整体规划和品牌打造,坚持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工作内涵、强化人才支撑,不断推进内容更新、项目筛选和调度配送,常态长效做好社区书院建设。静安区织密基层科协组织和社区书院这“两张网”,率先实现了基层科协组织和社区书院阵地全覆盖;普陀区通过“组织+阵地+项目+融合”,在普陀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内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特色科普阵地。截至目前,已有静安、普陀、宝山、闵行、黄浦和长宁6个区将社区书院建设点覆盖辖区内所有街镇。

而街镇作为资源承接、落地实施的主体单位,积极整合基层党群、科普、文化等相关条线和科技志愿服务力量,在丰富党群服务功能中,通过共建单位轮值、区域资源互换、第三方服务导入等模式,将科普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组建了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打造出一批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新时代社区科学文化传播阵地,推动了“党群服务圈+科普生活圈”相融互促。

精准有效、分类施策,强化服务功能

戴上VR头盔,虚拟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利用3D打印机,打印一枚金光灿灿的党徽;在专家指导下,学习珠宝超声波清洗……虹口区北外滩白玉兰“科普驿站”经常举行专为楼宇白领打造的党建和科普活动。特别是党建与科建的结合深受白领喜爱,“将VR、3D打印等高新技术融入党课和组织生活,形式新颖,学习效果也很好”。

3.png

虹口区北外滩“白玉兰科普驿站”社区书院活动剪影。

白玉兰“科普驿站”位于白玉兰广场20楼,地处北外滩区域黄金地段,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全市第一个由外资业主方零租金长期提供整层场地的党群服务机构。这里设有展示引导区、组织生活室、多功能厅、休闲交流吧和社团活动区,可满足开展各类活动的需求。“科普驿站”还拥有可进行高端讲座的白玉兰讲坛、两间安装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多功能厅。

除了针对白领人群的“科普驿站”外,上海市各区科协和街镇还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农民等人群特点,开发出了“家门口科学社”“科学咖啡馆”“科技会客厅”“科普客堂间”“科普农家会”等个性化子品牌。书院办在群众家门口,课堂摆在社区里,居民群众学什么、怎么学,都可以自己下单“点菜”。

这些开放型、服务型、公益性的社区书院,根据人群年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特点,初步形成了“片区综合服务模式”“专业主题分类模式”“重点人群分类模式”3种建设模式,传递出科协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温度、温情、温暖,充分展现了社区书院建设工作的创新活力,激活了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的热情。

4.png

金山区漕泾镇水乡学堂之百名农人绘党旗活动。

社会共建、汇聚资源,提升专业力量

在深入了解基层需求的基础上,上海市科协启动建设项目库、专家库二合一的“科普中央厨房”线上平台,吸引和撬动社会力量投入社区书院项目运作,打造多元投入、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科协为支点撬动全盘,以点带面,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投入进来。

上海市科协所属学会、相关委办局、专业团队、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项目征集和遴选,为社区书院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科普资源支撑。由市科委支持的市级学会专题科普活动项目已筛选入库;腾讯、波克游戏、创展科普、葡萄科技、睿宏文化等一批专业团队的优质科普资源专门面向相关街镇进行展示和路演;市科协不定期举办社区书院现场交流活动,让更多的建设主体在互动和体验中了解项目资源,直观感受项目的形式和内涵。

上海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助项目和社区书院相融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新增学会科普专题,助力上海社区书院建设;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专项资助一批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直接落地社区书院。据不完全统计,社区书院目前每年可汇聚各方资金近千万元,同步撬动区级、街镇级、社会资源超千万元。

上海市科协努力推动数据、资源和服务共享,定期编辑印发《上海科普资源库服务产品目录》,面向街镇做好资源推介;社区书院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移动端也正式上线,及时分享活动信息、工作进展和案例做法,帮助承接主体单位采用线上“点单”方式按需选择服务,进一步突出社区科普的精准度,不断推进社会化协同和智慧化传播,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5.png

普陀区桃浦镇爱top 之“桃普驿+”社区书院活动剪影。

创新制度、减压赋能,发挥枢纽效应

为进一步帮助街镇减负、增能、赋权,上海市科协创新推出了“科普经理人”制度,形成三级管理体系,即经理人、策划人与科技志愿者,为资源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专业化指导,挖掘和培养项目管理专业运营团队。

经理人充分体现资源库与基层单位之间资源输送的“桥梁”作用,同时整合系统内外各类科普资源,为社区科普出思路、提方案,发挥“舵手”功能;策划人则针对单个资源项目进行策划、管理、运作,并承担项目过程中的实施经办、质量把控和信息反馈任务,全方位支撑社区书院建设,减轻基层工作压力,做实做优科普服务供给机制;科技志愿者负责资源项目的落地执行及社区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将科技志愿服务作为社区书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上海市科协还面向基层科普工作者、志愿者和第三方团队开展专业的培训培育,让社区书院建设工作持续扩大参与度、提升精准度。

6.png

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近铁e站楼委会社区书院面向快递小哥举办的交通安全讲座。

据统计,近三年来,科普经理人团队深度参与和提供业务指导的社区书院已达104家。“科普经理人”制度在资源内容上提升专业度,在科普形式上提升趣味度,在群众需要上提升满意度,全方位辅助了社区书院建设,在减轻基层工作压力,主动融入、协同构建基层治理体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到社区书院的未来,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全域统筹、多方联动、跨界融合的平台优势,加强内容供给,创新科普方式,常态化深入社区、楼宇和商圈,送科普、送文化、送健康,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还将动员、组织科技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助力城市软实力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文图片均由上海科协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