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5 21:10:08
选择字号: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科普照亮宁夏乡村振兴路

 

航空母舰模型、模拟宇宙飞船、海洋动物标本……这些在农村鲜见的科技设施,却在“全国最美乡村”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龙王坝村的乡村振兴科普馆落户。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兴奋地坐上模拟太空飞船,尖叫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更让龙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龙王坝科普小镇负责人焦建鹏高兴的是,“宁夏科协紧密与地方联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科普旅游,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在宁夏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龙王坝村探索出了“产业+生态旅游+科普”新模式。

科普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中国科协及宁夏党委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人才、组织优势,加大资源供给,助力黄土高原乡村振兴,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了积极贡献。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围绕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职业技能鉴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等;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等领域,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宁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宁夏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做好科普事业统筹规划,把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纳入了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宁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对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职责分工。

宁夏科协制订、实施了《宁夏2021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从项目、经费上给予基础机制保障。仅在2021年,宁夏科协系统就共计投入助力乡村振兴资金2488万元。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宁夏科协积极发挥科协人才队伍优势,发挥各类科技专家作用,推动科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宁夏科协系统2021年共组织各类科技专家1237名,通过“订单式”培训、专题报告、现场指导、产业指导、搭桥协作等形式,深入乡村、农户、园区、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

科普小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16年,宁夏科协捐赠700万元科普展品,在龙王坝村建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科技馆,使龙王坝村处处可见科普标识牌、科普微景观、科普e站。

科普的小思路,带来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思路。龙王坝村积极整合资源,推动科普赋能,探索出了“产业+生态旅游+科普”模式,积极建设科普主题鲜明的“宁夏西吉县龙王坝科普小镇”。

在各级科协的支持下,龙王坝村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精准助力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新农村建设。龙王坝村采取“协会+基地+农户+休闲农业”脱贫模式,带领村民入股建成百亩梯田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2000亩油用牡丹套种万寿菊基地、万羽震湖生态鸡养殖基地、山毛桃生态观光园和66栋回乡大学生休闲创意创业温室大棚。

特别是协会采取“农户出地、政府补助、协会出资兜底的农村PPP合作共赢的资产性收益扶贫模式”,使农户以前每年每亩30元都租不出去的山坡地,变成了如今每年有800元收入的香饽饽地。协会还通过引进蚯蚓养殖有机循环农业技术,使当地的土壤得到了极大改良,农民种出了有机蔬菜和水果,获得了较大收益。

龙王坝村科技馆的建设及科普活动的开展,也为农村科普文化建设搭建了新平台,丰富了新农村文明实践的内容,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科普引路,产业升级。龙王坝村相继建成了乡村农耕科技展示馆、乡村科技人才创客馆、乡村主导产业马铃薯科技馆。科普小镇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集乡村风貌、农耕文化、科普知识、有机产品为一体的特色生态观光休闲运动和科普康养,也让龙王坝在宁夏乡村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三长”助力乡村提质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宁夏科协围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基层“三长”引领科技志愿服务的优势,全面推行“群众点单—科协派单—科技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助力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发展和“四大提升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所谓“三长”,是指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长。宁夏科协把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作为深化科协系统改革的重要抓手,率先在全区实现县乡科协组织和吸纳“三长”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22个县(市、区)科协、241个乡镇(街道)科协吸纳“三长”人员805人。

宁夏科协积极发挥医院院长作用,聚焦乡镇医疗卫生条件差、群众健康意识不强、健康科普知识缺乏、因病返贫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通专家远程会诊、区域检验、远程培训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健康科普知识和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科协副主席、卫生院院长杨正军牵头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引领全院80余名医务科技工作者参加,打造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8支,累计签约居民1.2万余人,建成健康教育咨询点18个,每年服务居民5万余人次。

宁夏科协发挥学校校长作用,把科学知识传播和科技教育作为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有效途径。学校校长们依托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技教室等阵地,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节、大手拉小手、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助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固原市隆德县科协副主席、隆德二中校长古永胡把科学知识普及和科技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成立“科技创新部”,建立“六盘山珍稀植物标本馆”“机器人工作坊”“人工智能教室”,设立“科技馆家长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让科技教育有声有色、润物无声。

宁夏科协发挥农技站长作用,聚焦农业基础薄弱、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科学种养殖水平不高、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把实用技术送到养殖圈舍,开展精准科技服务。

例如,银川市科协畅通市级学会、高校科协与乡镇(街道)科协、企业科协之间的堵点,推进创新资源在彼此之间自由流通,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培育了闽宁镇双孢菇工厂化栽培基地、增岗村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等一批科普典型示范单位,有效带动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老专家发挥“新作用”

老科技工作者是促进宁夏科普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成立于1986年的宁夏老科协,在宁夏科协的指导下,团结组织广大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宁夏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在科技决策咨询、助力企业创新、开展科学普及、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动宁夏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农业生态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宁夏老科协先后组织农业、生态方面专家开展多次调研,形成了多篇调研报告,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的成为自治区政府重点督办事项、有的形成自治区政协提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围绕充分挖掘宁夏水土资源潜力,优化种植业结构开展调研形成的《充分挖掘我区水土资源潜力,优化种植结构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报告,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批示。

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宁夏老科协还积极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通过邀请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举办资深专家论坛和研讨会,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抓点带面,宁夏老科协积极参与地方新兴产业培育。宁夏老科协与科研院所协作,联合推动黑小麦引种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带动农民种植黑小麦,2021年中卫市山川共计种植黑小麦2152亩。

为助力海原县脱贫攻坚,宁夏老科协与海原县就实施科技服务建立了合作机制,围绕海原县草畜产业发展和优化中部干旱带农业种植结构需求,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形成老科协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在宁夏老科协的安排组织下,中国老科协医疗、科普专家团为西吉县群众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义诊、培训、科普活动,为贫困县群众、医务人员和学生进行诊疗、培训及科普教育。

此外,宁夏老科协还建立了老专家农业技术研究和重要技术示范基地,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

加强科普资源整合下沉

近年来,在推动科普资源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宁夏科协注重科普品牌建设,发挥活动效应。“院士专家宁夏行”“宁夏科技专家助力乡村振兴集中示范” “宁夏三农呼叫中心”等品牌,在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弥补科技人才不足、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围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宁夏科协将开展充分调研,了解分析乡村对科技、科普的需求,发挥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三长”、“科普中国”APP信息员等科技、科普人才队伍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智力支撑作用。

围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三下乡”等重点科技周日活动,宁夏科协将进一步整合自治区科协各类资源,统筹各类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资源和学会的人才资源,实现科技服务下沉农村、科普资源下沉农村。

宁夏科协也将加强科普基地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据悉,宁夏科协将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农村中学科技馆可持续发展”“农技协科技小院”等项目,不断激发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农村科普基地建设,不断吸收、发展新的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充实科普阵地数量,充分发挥农村科普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

面向未来,宁夏科协将按照党中央、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目标任务,继续发挥好科协优势,加大科普资源整合,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有效地做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科技支撑和群众基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