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课题组首次发现了胰泌素(SCT)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脑区对小鼠本能社交行为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研究员张力为该论文独立通讯作者,香港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韦计安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包括暨南大学博士生韩清、罗志华等。
本能社交行为是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均存在的高度保守的行为范式,对于环境适应和生存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诸多和社交行为相关联的脑区如前额叶皮质、海马体、下丘脑等,同时也发现了多个对于社交功能至关重要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包括催产素(Oxytocin)、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等。但是对于杏仁核这一和动物情感功能相关联的脑区,是否在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社交调控中发挥作用,还不得而知。
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SCT-IRES-Cre转基因小鼠品系,通过与报告小鼠双转杂交,从细胞水平发现了SCT在BLA部分兴奋性神经元的特异表达;针对该基因的定点敲低,则显著抑制了小鼠在不同范式中的社交偏好,提示其对于社交功能的调控作用。随后,通过结合对BLA-SCT(+)神经元进行的在体记录,发现此类神经元集群的兴奋,直接促进了小鼠的社交偏好.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BLA区域两种不同兴奋性神经元,即BLA-SCT(+)和BLA-SCT(-)细胞集群的顺次选择性光遗传刺激,有力的证明了这两类细胞集群在社交活动中发挥拮抗作用。
课题组进一步对BLA-SCT(+)和BLA-SCT(-)细胞集群的分子和环路连接特性进行解析。基于单细胞转录组的研究发现,这两类细胞在分子表达谱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BLA-SCT(+)细胞高富集表达神经内分泌相关的通路。对两类细胞的环路连接进行解析,则发现,BLA-SCT(-)细胞多数支配了BNST、海马等皮下核团,而BLA-SCT(+)集群则存在较多向mPFC区域的投射。
最后,基于分子-环路水平对SCT及其介导的神经元集群调控社交功能的证据,研究人员对正常小鼠和具有社交缺陷的MeCP2敲低小鼠进行了干预。通过AAV介导过表达体系,实现SCT在BLA区域的高丰度释放。结果发现,SCT可以有效改善社交缺陷小鼠的BLA-mPFC环路活动性,并改善其社交偏好。
该研究揭示了一类全新的杏仁核神经集群,其通过特定的分子、神经生理、环路连接等特性,介导了小鼠的本能社交行为。这一结果提示了杏仁核系统在社交信息处理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本研究证实的SCT相关通路对社交障碍的改善,也为临床中缓解不同类型的社交缺陷提供了依据。
该研究工作由暨南大学张力课题组依托“中枢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独立完成,并得到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香港大学Billy K C Chow教授的支持。相关研究获得了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脑科学专项等基金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ac17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