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
杨卫:中国开放科学的两大考验、三道门槛、四条途径 |
|
“开放性是科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当前开放科学运动已达成全球共识,全球开放科学治理需要中国加入。”8月24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应邀出席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并作题为《我国开放科学路线图与政策体系研究》的主旨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开放科学已成为全球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全球学术交流也正向开放获取模式变革:“随着科学研究与交流的发展,学术出版的展现形式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开放获取。或者说,整个开放科学已经在推进的日程上。”
杨卫表示,开放性是科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开放科学有利于提升数据可靠性和接触科学数据的能力。不过,他也认为,在中国推进开放科学,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开放科学治理需要中国加入
杨卫指出,开放科学运动是欧洲推动的,第三世界国家总体上也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已是发表OA(开放获取)科技论文最多的国家,是开放科学中大国博弈的一极:“中国的积极加入,对建设人类科学命运共同体起到一定作用,是有好处的。”
杨卫介绍说,从全球的科研产出数量和影响力来看,我国的化学、工程、材料和计算机的十年累计影响力已成为全球第一,国际论文产出数量有更多的学科领域已经位于世界第一。
“但在国际一流期刊建设方面,我国还要付出更多努力。”杨卫说,目前,我国仅有1000多种科技期刊进入Scopus数据库(由爱思唯尔出版社推出的科研检索分析和学科规划管理数据库,全球重要的大学排名机构都是以该数据库的数据作为基准评估学科产出及学科发展,编者注),注册于中国的科技期刊仅占Scopus数据库的4%左右,尚不足一席之地。
“有鉴于此,中国从2020年开始加大力度建设国际一流期刊,希望在2030年能够在世界科技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2050年能达到与欧美比肩的水平。”杨卫提到。
我国开放科学被学界接受面临两大考验
国际科技出版的发展趋势表明,开放获取已经成为一种主要模式,具备了明确的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
其中,商业模式是从原来的订阅机制转为APC(论文处理费)为主,销售模式则在“转换性期刊”的推动下,团购论文免APC的谈判不断推进。
杨卫提出,我国目前推进开放科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我国在开放科学中的实质性参与是不够的,应该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其次,我国开放科学被学界接受面临两大考验,即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利益攸关方共赢?二是,如何在学术界改变OA的声誉?
杨卫认为,对于第一个问题,最明显的是,在完全OA中,读者、著者、出版者、图书馆和资助者的权利和责任的变化不对称。由此,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科技工作者在开放科学中获得的新权利和新责任是否平衡?读者获得阅读权而且不需要付费,责任是什么?著者文献参考与引用受益——较少双重付费、需付APC,但那些没有经费支持的作者可能会产生怨言。
另外,出版者是新商业模式(从订阅到APC)与新销售模式(团购)。图书馆不用付订阅费,但也不再拥有数据。对此,杨卫提出,资助者避免双重资助,取代学术机构成为主要付费者,资助机构多付钱的“名分”是什么?
对于第二个问题,杨卫指出,OA期刊起步时声誉不高。“目前,中国在OA期刊上的发文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中国学者发文的OA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低,呈双峰分布,有75%的论文发表在较低端的OA期刊,其中很多是掠夺性期刊。”
不过,杨卫也表示,OA期刊的声誉也在恢复之中。
“比如顶刊(如《自然》系列)正在从混合型转为转换型,近一百种期刊加入这个过程。我们的卓越计划(由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编者注)大多采取OA路径,同时掠夺性期刊的黑名单公布,OA期刊声誉在逐渐变好。”杨卫说,OA具有引用优势,所有OA期刊的影响因子增长是比较快的,全球出版模式的转变在迫近。
实施开放科学可能会遇到的三道门槛
观察到国内学界目前形势,杨卫认为,在我国实施开放科学可能会遇到三道门槛,同样要回答三个问题。
一是推动主体是谁?
杨卫介绍说,订阅模式团购主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 CALIS)主导价格框架的谈判,时间从2000到2035年。具体为各图书馆负责订购,各学术机构付款,拥有所购数据库在指定IP群的使用权。而OA模式作者是按照通用价格支付OA论文的APC,学术机构不再拥有设在云端的数据库,政府部门不宜直接与数据商洽谈团购。因此,谁组团、谁付钱是一个问题。
二是如何渐近地弥合价差?
杨卫谈到,中国用20年的时间从发展中国家到学术大国。在订购模式下,CALIS主导价格框架的谈判,从2000年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的起步价到达世界均价的80%。OA论文的APC基于世界均价制定,目前我国所付的各种出版费用(订阅费+APC)约占世界总额的6%~8%,而我国在2020年所发表的SCI论文数已经达到世界总额的28.5%。
“如果改成OA模式,支付价格会增加3~4倍。那么,如何渐进弥合价差?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杨卫说。
三是怎样稳定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
杨卫提出,假设全球从订购模式转为开放获取模式,诸资助者联盟与出版平台谈判达成团购协议。团购后,我国主要学术机构获得相应出版平台科学数据的阅读权与限量发表权,即在商定份额内免APC,那么我国主要学术机构的作者会将绝大部分稿源投向团购付款后的出版平台。
“因为这些平台有名气、影响力大、开放、不付费。而我国的5000种本土期刊分属4000个法人,难以启动团购,可能因此丧失大部分高质量稿源。”杨卫担心,如此一来,简单的开放获取转换后,我国5000种本土科技期刊将可能跌入低谷。稳定国刊的发展成为绕不过的问题。
我国科技期刊推动实现开放科学的四个路径
鉴于以上问题,杨卫从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实现开放科学的视角,提出四条可供参考的实现路径。
一是构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学术数据运营和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应该具有专业化信息和分析团队,具备平台运营能力(流计算、服务器、应用团队),拥有和竞争对手相当的开放科学数据(类型、量与质),具有多维度的自主组合服务能力,并且在学者中有信誉度。
二是形成购置开放科学数据的复合型主体。
仍以诸学术机构的图书馆联盟作为形式上的主体,将订阅协议的价格框架作为团购的起点价格。仍以学术机构的IP群作为阅读权利的覆盖范围,以学术机构的地址范围作为APC豁免的用户。中图进出口公司(享有科学数据的进出口权)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版资助)作为抓总单位。
三是采用基价+资助补贴的价格策略。
与团购有关的诸学术机构付出不低于原数据订购模式价格的基价,由启动对科学数据建设的资助体作为开放科学的国家战略力量形成有关国家专项基金,采取国家财政和社会支持的多重方式,补助开发科学数据团购的差价,以该数据加持“开放科学与服务平台”运营的部分利润反哺基金。
四是鼓励我国高水平期刊开放获取团购。
中国科协等七部委通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及其他计划,已经在我们的期刊界形成了一定的引领。可由中国科协牵头,形成对我国现有5000种科技期刊的评估机制。在评估基础上,列出可纳入国家开放科学数据库的期刊名单,依国际开放科学出版平台数据的团购模式,由基金对所遴选的期刊进行团购,上述过程可以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进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