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8/29 9:10:42
选择字号:
粤港澳三地专家齐聚广州研讨眼科诊疗新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眼健康行业创新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举行

广东省眼健康协会会长岳丽菁致辞。主办方 供图

论坛启动现场。主办方 供图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

8月27日,2022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粤港澳大湾区眼健康行业创新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暨眼科诊疗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眼科专家、教授们就眼科临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开展创新性、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导眼健康行业创新创业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协与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广东省眼健康协会主办,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在主题报告部份,粤港澳三地眼科专家教授们分别作了《视网膜类器官移植进展与挑战》《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情況及防治措施》《广角接触镜下PDR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巧》《中医药治疗黄斑病变思路及病例分享》《关注生活方式相关干眼》《AI看眼 眼观全身——眼与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体系》《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诊疗新进展》《角膜移植新纪元—成分角膜移植时代》等17场学术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从2015年的10976万人上升到2019年的12645万人,2020年白内障患者人数高达13072万人。我国屈光不正患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2020年成人近视增长至31691万人、成人远视增长至22977万人。

“高效、便捷、优化大规模获取临床级别的种子细胞,移植微环境及免疫调控、研发相适应的支架材料、研发精准简便微创的手术器械同手术流程,这些都有望让神经性盲得到有效的功能性重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葛坚在题为《视网膜类器官移植进展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熟悉的青光眼、老年黄斑病变等神经性盲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是,对视网膜类器官移植的研究则已经有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取得有效的成果。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余洪华详细介绍了《AI看眼 眼观全身——眼与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体系》。在这个智能化诊疗体系里,余洪华讲述了视网膜影像智能分析技术创新与研发的相关情况,并首次提出了衰老新型标志物——视网膜年龄。

而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刘鑫分享了《中医药治疗黄斑病变思路及病例分享》。刘鑫表示,传统中医眼科治疗眼病以外眼病为主,现代中医眼科临证思路呈现新时代的特点:“病证症结合”,这是中医眼科目前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现代中医眼科重要的临床研究模式。

据介绍,目前国内的眼科上游市场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但近几年国内厂商已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国产品牌具备进口替代空间。在眼科器械、耗材领域,国产品牌与进口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但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同时国产品牌的上市也通常会影响现有市场的价格体系,利于各种原本昂贵的眼科器械及耗材的普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