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8/26 20:30:40
选择字号:
科技向善:AI 如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未来科技赋能的社会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人类中心论走向生态中心论,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是这个星球上的普通居民,更是紧密关联的生命共同体。这是我们倡导人工智能赋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初衷和目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如是说。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协作网络、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北京)、慕尼黑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所等组织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工智能原则”倡议。

会议中,曾毅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共同宣布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工智能的九项原则,包括促进生态繁荣、人道可持续开发、避免伤害、监管与保护、安全与可控、负责任、遵守法律、教育与培训、合作。

原则倡议,人工智能应用于探索生命、理解生命和保护生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管,包括生物监测、状况评估、科学干预、教育普及,促进动物保护;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中,应遵守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避免对生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贡献替代方案的研发和推广;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需遵循国际法、国家和地区对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专员Tee Wee Ang指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工智能原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的精神和实质内容非常一致。特别是与《建议书》中提出的促进环境和生态系统蓬勃发展,以及生活在和平、公正和相互关联的社会中等价值观、原则、政策密切关联。本次提出的《原则》的重要贡献在于:将《建议书》扩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并促进《建议书》的落实。”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非洲人工智能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系列会议”的一部分。

中外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其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发布了“共生图”,这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自动化描述人与各种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网络的应用,以此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华为则介绍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将5G、光网、云、AI等数字技术助力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在海南长臂猿、雪豹、亚洲象等旗舰物种保护项目中的探索与实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