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受访者供图)
海白虾又称南美白对虾,一般在海里繁殖生活。如果要在没有海水的内陆地区养海白虾,似乎有点异想天开。
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养殖专业的陈伟在硕士论文中提出了一种“陆基型养虾”的方法,并在毕业后通过3年多的研究实践,最终将论文变为现实。
今年7月,一批特殊的南美白对虾顺利上市。不同于传统的海水养虾,这批虾的整个养殖过程中,耗水量仅为传统养殖的1/10。这背后的核心技术团队只有5人,陈伟就是其中之一。
日前,《中国科学报》采访了陈伟和他的导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谭洪新,请他们来讲讲如何实现“陆地养虾”。
从大山到海洋,在养殖专业深入学习实践
陈伟本科就读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专业。来自贵州大山的他为什么要选择报考海洋专业?又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换到养殖专业呢?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对海洋充满憧憬,这也是本科报考海洋学院的原因。”陈伟告诉《中国科学报》,“本科学习了4年专业知识后,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做点事情,所以选择了养殖专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水产养殖系统可保障人们健康和可持续蛋白来源。对陈伟来说,跨专业带来的变化不是太大,只是从基础的生命研究换到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2015年,陈伟考取了谭洪新的研究生,成为循环水养殖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室的硕士研究生。
除了研究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后面两年陈伟都是在养殖基地度过的。通过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实践,陈伟再次感受到做农业的不易。
他以养虾为例介绍,传统土塘养虾生产落后、规模有限;养殖环境开放,成功率和成活率低;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耗费人力且可复制性差;受季节性和区域性影响,冬季养殖成本高,市场供不应求。
陈伟的研究方向是生物絮凝系统养虾,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功能性生物絮凝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他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生物絮团可以给养虾提供水处理的解决方案,有很多优点,比如净化水质、为虾提供食物来源、提升免疫力等。”
毕业后,陈伟所在团队利用生物絮凝系统实现陆地养虾,将毕业论文变为现实。
对此,谭洪新的评价是:“生物絮团养虾要维持养殖系统的稳定性,需要技术人员有系统性思维能力,动态维持养殖系统的稳定性。陈伟他们的成功是不断试错、不断优化的结果。”
从源头抓起,攻克陆地养虾技术难关
除了优点,生物絮团养虾也存在缺陷。陈伟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整个技术研发和中试阶段,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对病害的管控。”
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旦遇到病害,生物絮团就会成为病害载体,甚至放大病害。因此,从源头上管控病害十分必要。
在养虾基地,陈伟所在团队需要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虾苗的筛选和检测。基地的虾苗一般来自有品质保障的苗种大场。虾苗进入基地后的当天,陈伟所在团队会对虾苗进行自检,并在正式进入养殖系统前再进行两次检测,以确保无病害。
这样的自检和检测周期一般需要28~30天。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测?陈伟解释道:“虽然每道检测都是成本,但如果漏检几只携带病毒对虾苗,并让其进入养成阶段,后患无穷。由于养殖用水在车间内部循环使用,部分排放的养殖尾水经过‘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后进行尾水回用,不仅会出现交叉感染对风险,还可能导致整个养殖系统的崩溃停工,损失非常大。”
在2020年中试过程中,陈伟所在团队就遇到了虾苗病害,系统重启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让陈伟至今印象深刻,也由此加大了源头的管控力度。
“我们一定要追求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化养殖。”陈伟一直忘不了导师谭洪新的告诫。
如何才能育好苗、养好虾?南美白对虾一般经历150~180天可达到育种阶段,为了充分认识和了解对虾的生长,陈伟从种虾养殖繁育、幼体育苗、小苗标粗、青年虾管理和大虾养殖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性实践和摸索。
陈伟和团队为给每个成长阶段的南美白对虾营造最优的生长环境,建立了日常生产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利用平台的数据积累能力和可视化分析能力,团队最终制定了最优的养殖解决方案和标准流程。
由于养殖基地属于淡水区域,陈伟所在团队的养殖用水采用为一定比例的淡水和盐卤调配而成的“半咸水”,或通过海水配方调配的人工海水,创造了养殖基本条件。
他表示,未来这套技术系统有望在内陆地区复制推广。
学以致用,“新农人”前途可期
根据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显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排名为A+,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也因此入围“双一流”学科。
谭洪新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了水产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约45%,出国深造的毕业生约占10%,剩下的毕业生中约30%进入产业头部企业,10%左右会选择转行;硕士毕业生升学率约15%,剩下的毕业生50%左右入职行业头部企业,还有一些选择考公务员和加入“三支一扶”队列。
“我们虽然是涉农专业,但毕业生就业和深造前景都很不错。”谭洪新说,“未来农业发展要走提质增效这条路,产业发展进一步倒逼人才培养,将需要更多像陈伟这样的人才。”
在踏出校门之初,陈伟就进入行业内一家头部企业。谈及为什么选择“务农”,他伟告诉《中国科学报》:“我来自农村,未来可能还要回到农村。既然学了养殖专业,还是希望不忘初心,利用所学踏踏实实做点事。”
如今,90后和00后投身农业的很少,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生力量短缺的现状。陈伟呼吁更多的新生力量可以投身农业,在农业发展中收获归属感和荣誉感。
“我们现在的工业化养虾属于设施农业范畴,是典型的‘新农业’。”陈伟希望通过二期的中试,继续提升工艺水平,把虾的养殖做到稳产、高产。“待技术成熟后,我们的养殖系统就可以在全国布点,给行业提供新的养殖解决方案,以后也可以给活虾供应稀缺的内陆、北方地区带去更健康优质、平价的活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