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舒 来源: 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22/8/9 10:59:59
选择字号:
减负行动3.0为青年科研人员松绑解忧
让“青椒”们不再“青焦”

“压力大得睡不着觉!”博士毕业留在高校工作3年多,不仅觉少了,于波(化名)笑言自己最大的变化还有“头发越来越少”。

身为青年科研人员,年纪轻资历浅、能证明研究实力的成果和资源少,在与资深科研人员同台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自然很少有开展独立研究、获得稳定支持的机会;而许多事务性的繁杂工作又偏偏落在了像他这样的“小年轻”身上。每到考核关头,于波不禁慨叹:“我这个‘青椒’,真的很‘青焦’。”

这不是于波一个人的“压力”。中国科协创新院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39岁以下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比达到了78.39%。数千万青年科研人员处于职业生涯早期和人生阶段的特殊时期,作为最富创造潜力的一支科研力量,他们普遍面临着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

8月8日,《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行动3.0”)正式出台。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五大方面近20条举措,直指青年科研人员的压力“痛点”和“难点”,松绑解忧,为他们潜心研究、积蓄发展“扶上马,送一程”。

减负,就是要把“不合理负担”减掉

“青年科研人员正面临着工作、生活、成长等各方面压力,既有职业发展需要和学术追求带来的‘合理负担’,也有因制度设计不完善造成的非学术性、不必要的‘不合理负担’。减负就是要把‘不合理负担’减掉。”谈起减负行动3.0的初衷,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汤富强这样说。而这一判断,正来源于此前扎实的调研。

据汤富强介绍,许多一线青年科研人员反映,他们在进入科研岗位之初,独立创建实验室和团队非常难,大多以“科研助手”的角色在团队中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难获得独立承担项目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而获得经费难则是另一个突出问题。相对于庞大的青年科研人员队伍,目前已有的青年资助项目规模和范围相对有限,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往往很难获得资助,稳定性也差,难以聚焦某一方向开展长周期的深耕研究。

而考核压力大和事务性负担重也成为青年科研群体的集中“痛点”。调研反映,青年科研人员普遍面临考核评价周期短、过于频繁等问题,科研人员短期内就要“达标”的压力负担重。但同时,在一些单位、团队中,跑签字、开证明等行政负担却常常摊派到青年科研人员身上,白天忙杂事、晚上搞科研成了很多青年科研人员的常态。“考核过于频繁,容易导致青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不利于科研积累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而许多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也占用了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汤富强说。

“减法”不断,对减负行动效果持续深化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实际上,针对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减法”不断。

打开手机摄像头,将纸质发票拍照上传,即可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报销。如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传统报销模式下平均耗时3小时的财务报销手续,只需10秒就能完成。“在智能财务系统的帮助下,报销效率大大提升,每年能节省科研人员的大量时间!”该所有关负责人说。而这只是减负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汤富强介绍,2018年12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科院联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7项行动(以下简称“减负行动1.0”),直指“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突出症结;2020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科院联合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行动2.0”),在深化减负行动1.0的基础上,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等方面暴露出的一些阻碍改革落地的桎梏,持续发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由57张精简为11张,精简比例达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基金项目中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反复准备汇报材料、疲累应对多头检查的情况大幅减少。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推动建立,也让科研人员收集整理发票、跑财务交材料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减负行动1.0和2.0已对青年科研人员的保障支持予以倾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有90%以上的重点专项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2021年支持300多个青年科学家团队。而本次的减负行动3.0正是对减负行动效果的持续深化。

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

“青年科研人员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要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汤富强说,这正是减负行动3.0的目标所在。

在挑大梁方面,行动明确提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在科院新开工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指挥部中,新设立副总师岗位由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等。

在增机会方面,则主要是推动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然科学基金等加大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行动明确提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设立职业早期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等举措。

青年科研人员处在职业生涯中最具探索创新思维的阶段。在减考核和保时间上,行动提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杰青”项目考核评价中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推动科研单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减少考核频次,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周期考核评价;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等明确举措。

汤富强介绍,减负行动3.0为期1年。各科研单位是行动落地见效的关键一环,要切实落实科研单位主体责任,主动听取青年科研人员意见诉求,采取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为青年科研人员减压解难。

(本报北京8月8日电 本报记者 杨 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