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8/2 23:25:15
选择字号:
安徽创建双季稻新模式 头季稻亩产创新纪录

日前,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二龙社区和郭河镇广寒村实施的早熟籼稻机插-低留茬机收再生技术模式千亩示范片经过现场测产,其中328亩核心示范方头季稻平均亩产达到715.1公斤,创造了安徽沿江地区新双季稻模式头季稻高产新纪录。

早籼再生稻机插绿色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究示范基地指导专家组合影 安徽省农科院供图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再生特性,经过科学的肥水管理,使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成苗,并适期抽穗成熟再收获一季的稻作制度。发展再生稻可以作为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双季稻面积缩减后的回补,对稳粮保供和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安徽是典型双季稻北缘区,温光资源紧张,头季稻茬碾压率高等造成再生稻周年产能不高、成熟整齐度差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再生稻规模化发展和种植效益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技术创新团队,结合当地温光资源特点和水稻生产实际,在优化完善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短生育期优质高产品种选育和优化配置技术研究,创建了早熟籼稻机插-低留茬机收再生技术模式,拓展、优化了温光资源分配与利用,实现了再生稻模式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与传统的双季早-晚稻种植相比,早熟籼稻机插-低留茬机收再生技术模式减免了后季稻育秧、整地、机插等环节,具有省种、省秧田、节肥、节水和节约育秧用工等优势,每亩大田节省生产成本400-500元。

与常规的再生稻种植相比,将头季和再生季的温光资源分配由原来6:4优化为7:3,将头季稻成熟收割期提前到7月中旬至7月底,为再生季多争取有效生长期20天左右;采用低留茬机收头季,能够在稳定头季产量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再生季产量水平,并促进了再生季成熟整齐度、米质进一步改善。

该技术模式近三年在安徽沿江地区成功示范应用,有效稳定了双季稻生产,受到种植大户、粮食加工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欢迎,同时因节本增效、绿色低碳而得到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等管理部门及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称其为“新双季稻模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