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严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1 11:03:10
选择字号:
国家授时中心在泉州举办冷原子物理国际学术研讨

 

研讨会现场(国家授时中心 供图)

研讨会现场(国家授时中心 供图)

 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致辞(国家授时中心 供图)

6月30日上午,由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冷原子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来自国内外390余位冷原子物理及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致欢迎词,向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对泉州市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对研讨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代表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不同文明的互鉴,希望借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美好寓意,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发展。会上,张首刚在学术报告中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原子钟、以及时间频率传递的研究进展。

泉州市市长蔡战胜在致辞中,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嘉宾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泉州市的历史以及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科创环境,同时表示将做好本次会议的服务保障工作,并希望借此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开展技术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最后,他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届研讨会为期三天,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冷原子与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简并费米气体、原子光学与物质波干涉、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量子信息、量子模拟与量子计算、以及基于冷原子的引力波、暗物质和暗能量探测进行学术交流,题为《Research on 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 and time-frequency transmission in NTSC》、《Assembling optical tweezer arrays of fully quantum-state controlled polar molecules》、《Probing T-symmetry violating interactions with cold Thorium Monoxide (ThO) molecules》、《Searching for exotic spin-dependent interactions via single-spin quantum sensors》等30多个专题学术报告,展示了冷原子物理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促进了学术交流。会议另有张贴学术报告131个,以及科研仪器参展公司20家。

泉州市在深入开展“四个倍增”科技创新计划,实施“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并延伸至海峡两岸以及东南亚等海丝沿线重点城市,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此次会议的召开,也将推动泉州在信息化建设、科学普及教育、以及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冷原子物理对精密测量研究,基础理论检验、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是国际的研究热点。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冷原子物理研究也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系列成果。冷原子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于2004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