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6/19 11:57:51
选择字号:
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访2021年度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杜兰  

 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舞台上,她用多语种智能翻译机和全球来宾对话,展现中国科技的温度;在云南傈僳族老乡家里,她用语言学习APP教村民讲普通话,向乡村推广人工智能(AI)应用;在科技大篷车的方寸天地间,她带领的团队走进全国上百个校园,为孩子们带来最新的AI体验。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一直活跃于科技创新领域,参与并见证AI从核心源头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应用落地的重大历程。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她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在这样一个时代,从事高科技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她感到非常荣幸,“这既是使命,更是责任”。

杜兰和云南傈僳族老乡交流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学讲普通话。(受访者供图)

“中文语音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中文语音要由中国人做到世界最好。”科大讯飞的技术信仰感召着杜兰,她坚信,只有源于热爱的初心,才能在创新道路上长期坚守。

二次创业,开疆拓土“试验田”

“希望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因为这样一个朴素想法,研究生毕业后,杜兰选择加入有技术门槛的运营商领域,一干就是14年。2015年,她再次选择离开舒适区,加入“二次创业”的AI国家队科大讯飞。

笃信粤港澳大湾区是“AI+应用”最好的试验田,杜兰带着3人团队开疆拓土,创办科大讯飞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在“湾区之心”南沙布局了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将基础性、前瞻性、应用型研发往市场前移一步。他们探索着,用AI为这里的千行百业赋能。

全国率先全过程记录孩子教与学,并给出个性化建议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诞生在广州的黄冈中学广州学校(黄广中学),该校重本率从2016年的21%上升到2021年的96%。

全国率先采用大屏同步语音转写和翻译技术的大型国际会议场景,是在2017年的广州国际投资年会。

全国率先实现案件全流程“单轨制”网上办理的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落在了深圳南山区……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像水和电一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刚需”。到目前为止,科大讯飞已和广东省、以及广州市等13座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AI已全面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医疗、政法、城市等诸多领域。

“创业就像在黑暗的泥土中撒下一批种子。”杜兰打了个比方,“你必须每天不断地给它浇水、施肥,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种子会突破压在上面的泥土和石砾破土而出,但你必须怀有坚定的信念,不断注入信心和希望。”

“往桌前坐”,传播中国科技强音

“站在山脚的人看不到山顶的风景,我希望你们站得更高,看到一个更美的世界。”在团队中,杜兰总是鼓励女同事,要敢于“往桌前坐”,遇到繁杂艰难的问题,要热爱,要坚守,不轻言放弃。

在实际工作中,杜兰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科技传播者,在一个又一个重大舞台上传递着中国科技的声音。

作为分管集团品牌战略的高管,杜兰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在一场“中韩CEO对话”中,韩方代表用中文表达问候后,韩方主持人希望中方也有代表用韩语发声,杜兰随即拿起手中的讯飞翻译机,说出一句中文问候语,翻译机马上译成韩语,化解了一场小风波,全场随之响起热烈的掌声。

杜兰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中韩CEO对话”,通过讯飞翻译机用韩语和嘉宾交流。(受访者供图)

 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广州创新企业联盟会长,杜兰多次带队会员企业家走进广州南沙、广东梅州等地,和当地政府部门深入座谈,发挥行业龙头的带头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政产学研交流搭建沟通桥梁。

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杜兰至今已提出13件提案,呼吁AI技术和教育、医疗、城市、金融等各行各业结合,呼吁政府部门广泛开放各行业领域场景。

她相信,唯有将技术“用起来”,将实验性产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打磨、不断迭代,形成良好效果后,才能进一步迈向产业化进行复制推广。

春风化雨,鼓励青少年“追星就追科学家”

杜兰是科技公司的女高管,也是一位初中生的母亲。她是AI行业的领航人,也是众多高校学生的实践导师。

无论是在工作场景、参加社会活动、还是家中日常,“教练”是她不可或缺的“标签”。

今年以来,杜兰的“教练”角色和广大网友产生了更广泛的连接。每个月,都有一位校长作客网络直播间和她对话,畅聊青少年教育“心经”,这个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办,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杜兰担任主持人的“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获得广泛社会反响。

一直以来,杜兰都在关心中国青少年的科技启蒙。

就在上月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杜兰带领她的团队开展了“科技强国 强国有我”2022年科技大篷车全国巡展,将一座座“移动的科普博物馆”送进全国上百个中小学校园,将最新的AI技术和应用带到青少年身边,点燃他们的科技梦想。

“追星就追科学家。”杜兰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公益科普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三颗种子:科技的种子,希望科技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奋斗的种子,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快乐的种子,希望因材施教可以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