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一个毕业论文选题,难在哪儿—— |
提出真问题,考验的是综合学术素养 |
|
每年春夏时节,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普遍进入了冲刺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答辩。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教育部2020年12月印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应重点对选题意义、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以及学术规范等进行考察。”由此可见,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前沿性是考量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有不少大学生在寻找论文选题、提出研究问题时,就已经被难住了。为什么大学生在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时提不出研究问题?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论文选题?什么样的论文选题是真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寻找答案。
探索少、时间短,提出问题很困难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本科四年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性、全方位考察。”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李怡介绍,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重点考察研究生的创新性和科研能力不同,本科毕业论文的考察重点是本科生的基本学术规范和学术素养。比如,提出问题和收集资料考察的就是学生的学术思辨与整合素材能力。
“在论文立项前才发现自己会的东西很少,硬想出来的几个问题,上网一搜,别人都做过了。”多次为提不出研究问题而苦恼的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小刘,反思过自身的原因,“知识结构没有建立起来,对前沿文献阅读不多,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观察和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加上写论文的时间不足,导致提问题的过程很困难。”
为什么大学生提不出研究问题?复旦大学
学院教授赵斌认为,本科学位论文应该是做了研究、调查和探索之后的毕业论文,有特殊的意义。“既然是研究之后的产物,那么研究问题就不是在撰写论文的时候提出,而应是在开展研究时提出,论文则是研究完成之后的自然延伸。如果没有任何想法,也没做过任何探索,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教训,当然提不出问题。”
李怡指出,学生提不出研究问题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果学生是在填鸭式教育中被动学习,并非以求知的本能进行探索和学习,就很容易缺乏想象力和好奇心,丧失创新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本科生仍处于专业知识积累和知识体系建构的阶段,缺乏学业规划与深入探索,加之消费时代的冲击、学习娱乐模式的电子化等因素,学生阅读文字书籍大量减少、动手实践机会不断缩减,所以丧失了很多创新的可能和想象的空间。”
勤积累、多质疑,跳出思维定式
回想起自己提问题、写论文的经历,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章唯(化名)依然记忆犹新。“一开始定的研究方向是‘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我们对乡村的真实情况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实地考察,所以根本提不出问题。”尽管很懊恼,但从这样的经历中她发现,提出问题首先要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观察,了解它的现状,包括优势和不足,然后进行持续思考。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就会相对比较容易。
“研究的问题不会凭空产生。要提出一个问题,必须首先想问题。那要如何开始提问呢?”赵斌表示,“应该留心老师平时所提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经常强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代表了一个学科目前关注的要点。这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刚刚开始从事研究工作,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非常不熟悉,很难有什么头绪。以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去逐步了解这个领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了解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有些问题弄明白了,有些问题似懂非懂,有些问题甚至与自己的理解完全相反。”
赵斌认为,在科学探索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真理,所以,科学研究提倡质疑和批判。从自己不懂的问题开始质疑,是一个很不错的探索角度。长期从事一项具体研究的专家学者,思维方式往往会受前人或学术圈固定思维的影响。而作为一个新的探索者,刚入门的大学生有天然的优势,有可能看到一些前人没有关注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而有新的探索发现。
“也有很多情况下,大学生想到的问题、碰到的麻烦前人可能也探索过、经历过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自己的疑问与大家共享,在讨论会上提出看法。当一部分疑问获得答案之后,剩下的那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恰好就可能成为可以研究的问题。”赵斌说。
“我尤其鼓励学生从‘学术小白’的角度提出一些原发性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丹君说,“在没有建立足够问题意识的初步学习阶段,不妨试着在所有的常识前面加一个‘为什么’,然后再去回答这些问题。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往往有着纵深的研究空间,有着打破常规或者思维惯性的可能。”
观社会、重实践,勇于发现真问题
构想、推翻、重建……经过一次又一次寻找研究问题的努力,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小王意识到,“相比起提出一个简单的研究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实际价值的问题更为重要。要站在整个研究过程之上来提出问题,这样更具有规范性也更能体现价值,更可能找到一个真问题。”
提出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如何理解“真”的含义,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
赵斌认为,科学研究需要探索物质世界不同客体之间的相关性,或者消除对某些相关性认识中的不确定性。这些相关性,有些已经被前人或者他人发现。如果继续研究,在科学上毫无增量,是重复劳动。真正的科学问题必须是前人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充分调研拟开展研究的相关背景就非常重要。只有知道别人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什么是国家最需要的,才能找到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研究。“任何论文都是好的科学研究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目的。”
“提出的问题到底有没有价值,还要和现实社会相结合。很多人关心社会话题,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和产生行动。如果我们通过研究把这些实际问题解决好,这就非常有价值。”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小张更加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
李怡认为,真问题是能够与人类发展产生紧密联系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时代与社会之中,深入接触和了解“人”与“仁”,才能提出真问题。她表示,“提出真问题,首先要鼓励同学们多读书。与碎片化阅读弱化知识加工和系统思考不同,阅读书籍让我们直触古今中外贤者学人的论点论断和所思所想,与整个人类积累的知识与智慧为伴,发问、探讨、解答,发现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实现知识重构进而推进创新。此外,还应当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真问题,才能结合社会现实提出和解决真问题。”
即将毕业的小刘总结自己的毕业论文经验是,每当发现一个问题,就及时去跟老师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问题由浅到深的层次、实验步骤、论证方法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完成了思维训练。李怡也认为,一篇好论文并不只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导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能够激起一层层向外扩散的思想涟漪,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求知火种。当前,北京科技大学全面实施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发挥导师在立德树人、学业指导、学术指导、规划指导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深入推进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进程与规范写作大有裨益。
最后,李怡建议,可以建立毕业考核的奖惩机制,开设论文写作导论课、方法课、分享会、座谈会等,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教给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对提问题、写论文的畏难心理。
(本报记者 杨飒 本报通讯员 石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