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胜伟 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27 22:01:47
选择字号:
“我希望做个‘比较合格’的果树学教师”
——浙农林大教授深耕“三农”30多年的不变情怀

 

1990年,他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到高校从教,从此扎根高等农林教育30多年。作为教师,他兢兢业业在教学一线奉献数十载,培养无数“三农”人才;作为科研人员,他在果树优质安全生产领域不断攻克难题、攀登高峰;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常年深入果园实地指导,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他就是浙江农林大学园艺科学学院教授徐凯。

谈起选择到高校做一名老师的缘由,徐凯的想法很纯粹——自己出身于农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均是果树专业。改革开放后,果树、蔬菜、花卉、茶叶等园艺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和赋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园艺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极大,他希望自己能做个“比较合格”的果树学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园艺人才……

一晃眼,他已经从事园艺教学30多年。徐凯一直认为,要把专业办好,培养学生对它的热爱是前提。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徐凯注重教书与育人并举,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三农情怀、生态理念、浙江精神等丰富的思政元素,细雨润物地融入课堂的每个角落。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徐凯坚持“教学跟着产业走”,把学科最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中,着力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法创新,强调打造“对话、开放、能力、问号”新课堂。为了让课堂互动多起来、活起来,徐凯积极提倡“质疑精神”,重视培养学生审辩力和创新力。为了上好专业核心课,他倾心“金课”建设,主持将《设施园艺学》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下一流课程,《园艺专业综合实习》成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自己就应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30多年来,徐凯在教学的同时,一直立足果树学研究前沿,主要从事果树品质形成机理、丰产优质安全栽培方面的研究,这也为他教学提供了最新鲜的素材。

徐凯(左三)指导农民剪枝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如何破解种植技术的难题,如何帮助农民持续致富,是徐凯一直在思索的命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他坚持十多年担任省科技特派员,领衔的团队有12名省科技特派员、6名省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专家。他带领团队长期奋战在乡村产业振兴一线,在防台防汛防旱、疫情复工复产等历次科技支农活动中冲在前,助力农户农企提质增效。

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服务黄岩平田乡高山杨梅生产基地、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富阳林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果树生产单位60多家,生产水平均达全国先进水平;累计培训和现场指导浙、皖、湘等省各类新农人1.7万人次,帮助果农实现增收2.6亿元;学员中有126人成为果树高级园艺工、53人成为果树技师,很多都成为各地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徐凯成为浙江农林大学老师的时候,该校园艺学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生不多、老师很少、实践平台也不好。每找一个实习实训基地,常要费尽周章,然而园艺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对教学影响很大。就是在那个时候,一颗种子在他内心悄悄发芽:一定要在校内外建设大量“亲”实践基地,让学生们在“自家果园、菜园、花园”里“学技、练功”。

为了这个目标,徐凯不断努力着,坚持科教联动和产教融合,把自己丰富的社会服务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先后主持建设了校内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6个。如今,他每年指导园艺、农学等涉农专业学生300多人次到相关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园艺专业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相关基地也提供了一批优质实践教师、赞助教学经费130多万元,这些基地的自主建设投入达3.5亿元,为园艺、植保等涉农专业的3000多名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践平台。

“教”的质量变高了,“学”起来自然更有动力。凭着这样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更新,他近8年教学业绩考核均为A,育人成绩斐然。园艺学生的“出厂”质量愈来愈高:他指导的本科生58.3%考上研究生、25.1%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一大批“有志向、愿下去、留得住、能干好”的新园艺人才,已经接过接力棒,继续在园艺田野上不断耕耘与成长,主动耕耘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舞台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