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26 16:50:34
选择字号: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
全国PM2.5“六连降”地表水质“六连升”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两份公报分别显示,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海水水质整体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的6项指标年均浓度同比首次全部下降,PM2.5已实现“十三五”以来的“六连降”,PM2.5和臭氧浓度连续两年协同“双下降”。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实现“六连升”,从“十三五”之前的66%升到了目前的84.9%,长江、珠江流域等水质持续为优,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不过,蒋火华表示,当前臭氧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较重。今年1~4月,全国臭氧平均浓度为1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5%。重点地区中,成渝地区、长江中上游城市群臭氧浓度同比上升幅度超过20%,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分为平原、长三角地区同比升幅超过10%,臭氧污染形式不容乐观。为支撑臭氧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部将从两个方面入手加快补齐短板:完善监测网络布设,推动各地加快协同监测,加强监测数据联网;深化监测数据分析,全力支撑臭氧污染精准、科学、依法治理。

同时,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森林覆盖率为 23.04%,总碳储量为 91.86 亿吨。全国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127950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在声环境方面,全国已有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噪声监测,共设置监测点位76273个。324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95.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夜间达标率为 82.9%,同比上升 2.8 个百分点。

会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绍,2021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全国51个区域的海洋垃圾监测,在近海6个代表性断面开展海洋微塑料监测。塑料是我国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和近海微塑料的平均密度处于中低水平。

蒋火华介绍,近年来,在自动在线监测、实验室分析、应急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综合分析等领域,新技术、新装备与监测业务得到了有效融合。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巩固现有工作成果成效,把监测数据质量作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对弄虚作假“零容忍”。“保真”“打假”两手发力,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6月5日,生态环境部将联合中央文明办、辽宁省人民政府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揭晓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和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聘请2022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