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全国科技周期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举办了2022年公众科学日主题活动——合成生物“寻宝途”。本次活动以“云”直播方式向公众开放,两位主播带领屏幕前的公众一起寻宝打卡,了解合成生物学有趣故事,体验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惊喜。活动同时得到中国科普博览多家平台转播,累计超过51.2万人观看。
活动伊始,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孙际宾带领公众“云游”研究所,阐释“创建细胞工厂,发展生物经济”深刻内涵,正式开启合成生物寻宝之旅。
将二氧化碳人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是科技界持续攻关的重要领域。不久前,研究所科学家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从头全合成,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双碳”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合成生物“寻宝途”第一站,蔡韬研究员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人工合成淀粉的创新之处及重要意义。研发人员孙红兵带来了二氧化碳“变”淀粉实验过程“首秀”,揭秘人工合成淀粉的关键11步,引发直播间公众热烈反应。
糖是很多人喜爱的食物。可是,糖吃多了也容易引起肥胖、龋齿、高血糖等问题,对我们的健康不利。有没有一种“甜而不胖”的糖呢?合成生物“寻宝途”第二站,高级工程师门燕向大家展示了一种健康稀少糖——D-阿洛酮糖,其甜度和蔗糖基本无异,在体积、口感和冰点等物理特性上与蔗糖基本相似,但是热量值极低,且具有调节血糖以及预防肥胖、糖尿病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特殊功能。期间,主播还试吃了由D-阿洛酮糖制作的各种糖果、饮料等食品。
向微生物要蛋白,科学家们在此领域已经有所建树。合成生物“寻宝途”第三站,李德茂副研究员和曾艳副研究员准备了炸鸡块、煎牛排、肉包、水饺、蛋挞、华夫饼、能量棒、饼干等等由微生物蛋白制作而成的丰盛食物,并揭秘了微生物制造蛋白的研究背景、优势、作用等有趣知识,令直播间公众“大饱眼福”,不少公众期待有机会现场品尝这些“高科技”美食。
二氧化碳“变”淀粉、“甜而不胖”稀少糖、微生物蛋白质……这些看似科幻,其实已经在科学家努力下变成了现实。而这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离不开高精尖装备和关键技术的支撑。在合成生物“寻宝途”第四站,公众与主播一起化身微生物,在正高级工程师付绍平和高级工程师郭艳梅的引导下,体验了高通量液体处理与分析系统等系列高通量与发酵相关装备。
在这么多合成生物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一群宝藏科学家。合成生物“寻宝途”第五站,带领公众走近马延和研究员、孙媛霞研究员、张学礼研究员、田朝光研究员等等可爱的科学家,他们看似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直播间的公众纷纷点赞科学家,送上敬意和祝福。
让科学走近公众,让公众爱上科学,一直是天津工业生物所科普工作的初衷。近年来,研究所从公众科学日这一品牌活动出发,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发掘新鲜有趣的科普知识,将研究所科研领域、创新成果、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播给公众,让公众在“玩”中学、“趣”中学,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本届公众科学日还得到了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保税区科技和工业创新局的大力支持。
“云游”研究所
第一站——二氧化碳“变”淀粉
第二站——甜蜜健康糖
第三站——微生物蛋白
第四站——高精尖装备
第五站——宝藏科学家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