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最美丽的坚守 |
让每一名患者感受到细致温暖 |
|
编者按:
今年“5·12”国际护士节非比寻常,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我国上海、北京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广大医生、护士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在几天前中华护理学会举行的“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向全国500多万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他强调,“凝聚护士力量·守护人类健康”主题,彰显了广大护理工作者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一心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为实现 “动态清零”目标,全国广大护理工作者不畏艰险、奋力苦战,护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科协网开设“疫情之下,最美丽的坚守”栏目,记录支援社区核酸检测和急诊、血液净化、心血管、儿科等基层护理工作者,奋战抗疫一线,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的感人故事。逆风而行,满腔热忱,不负使命……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汇聚起500多万护理工作者坚守一线、抗疫到底的坚强决心,凝聚成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坚不可摧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冠疫情中,儿童患者如何护理?面对一个个娇弱的小生命和家长们绷紧的心,儿科的护士们用精湛的技术展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用爱与温柔帮助孩子和家长克服恐惧,用“童心”诠释着温暖与担当。
新生儿封闭治疗区的救治战
3月10日,支援“黄码医院”(满足封控区、管控区等风险人员的医疗需求)的通知下达,长春市儿童医院心脏诊疗中心护士长田雪的名字在名单中。
在“黄码医院”抗疫期间,为了保证安全,每个患儿进入医院儿科门诊前,田雪和护理团队都要进行仔细流调。一旦发现有较高传染风险的患儿,核酸采样、采血、处置等一系列工作都由田雪在120救护车上完成。每个患儿就诊全程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她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
“雪儿,收拾一下,马上出发……”3月16日20时许,尚未结束一天工作的田雪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以最快的速度梳理、交接完手头工作,奔赴抗疫新战场——吉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全面接管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工作。
当天深夜抵达后,田雪一刻没有停歇,立即带领团队投入现场培训、区域划分、疗区布局、协调职能科室等工作中。
3月22日,医院收治了一名30周的早产儿,体重仅有1.85千克。接诊时患儿出现呻吟、脸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她们迅速通过绿色通道为患儿办理入院,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
田雪一边配合抢救,一边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丝毫不敢松懈。终于,在经历两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后,小患儿的脸色慢慢转为红润,呼吸平稳,生命体征也稳定下来,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第二天,小患儿通过鼻饲吃到了第一口奶。看着保温箱里小小的他状态一天天好转,田雪特别欣慰。
多次参与抗疫的田雪知道,面对儿童患者,需要格外关注家属的焦躁情绪。“每个来这里就诊的孩子,病情不一定是最重的,但家长的情绪绝对是最崩溃的。我们的护理必须更加精细,让患儿感到舒适,尽快给予治疗,家长才能放心。”田雪说道。为了缓解母子分离焦虑,她每天都会给患儿妈妈发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在救治患儿的同时也温暖和安抚着家属的心。
在疫情期间,儿科护士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隔着面屏,给低体重的早产儿输液,这是对技术的考验。可即便如此,田雪依然能一次成功。虽然穿着厚厚的“大白”动作很笨拙,但是她格外轻柔、谨慎。
4月13日,田雪和护理姐妹们圆满完成了援吉任务。但由于长春疫情依然严峻,她放弃了休息,主动申请回到本院发热门诊岗位工作。虽然已经与家人分别了一个多月,非常想念,但只要疫情没有彻底结束,她就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田雪(左一)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儿科病房里的温情与陪伴
2021年,福建莆田突发疫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风湿科护士长刘佐嘉主动请缨,作为护理团队领队,奔赴抗疫前线莆田,整建制接管儿科病区。
当时,团队提出的理念是,在战“疫”过程中,既要苦干,又要实干,更要巧干;在服务过程中,要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做好孩子心理疏导和科普宣教工作。医疗队员们在做好每日诊疗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情与陪伴。
在莆田,刘佐嘉借鉴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照护模式——一切为了孩子,给予陪伴与交流。“我们特别关注小朋友的心理照护,贯彻‘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竭尽全力构建家庭病房。在患儿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都确诊的情况下,尽量安排他们住在同一间病房。”刘佐嘉说。
在医疗队接管后,病区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样子。病房走廊上贴着可爱的卡通贴纸,房间内设置了读书角,摆放的都是孩子们爱看的图书。其中,新冠肺炎健康教育相关绘本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制作的科普绘本,孩子们总是爱不释手。
“这些感染新冠病毒的孩子年龄偏小,其中包括一些学龄前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分离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需要及时纾解。”为此,医疗队为患儿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治疗师和心理游戏师。刘佐嘉深知,护理人员在小朋友的心理辅导方面不一定专业,而心理治疗师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抚。
“在隔离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不仅孩子内心感到焦虑紧张,我们医护人员也是如此。我们会经常跟经验丰富的护士请教照护小朋友的经验,然后不断地尝试了解小朋友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刘佐嘉深有体会。
刘佐嘉(右一)与小患儿 受访者供图
今年3月上海疫情严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上海市公卫中心儿科新冠病房急需儿科护理人员支援,刘佐嘉再次主动请缨,带领10位护士赴前线抗疫。而一年前的抗疫经验,让她在工作中更有的放矢。
一个多月来,刘佐嘉与队员们相互砥砺,配合儿科医院梳理床位安排、病房整顿,并且亲自承担每日所有采血工作。面对学龄前儿童和婴幼儿,大量护理人力用于日常生活照护,加上患儿又经历分离焦虑,因此她带领团队人员将重心放在照护质量上,既保证病房整洁,又用与年龄相适应的方式鼓励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以及生活卫生习惯。
田雪、刘佐嘉只是成千上万护理工作者中的一份子,正是她们用自已的细心、耐心、责任心,让每一名患者感受到细致、温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