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5月7日电 题:李兰娟: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产生更好的治疗的效果,就是创新
作者:孙玲玲
5月6日,南开大学“名师引领”通识选修课《医药前沿与挑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家李兰娟,在线上为南开学子授课,李兰娟以“科技创新推动医学发展”为主题,为广大学子科技创新引航。
“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往往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李兰娟院士说,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人类可以在没有切口的情况下观察人体内部,使得医学诊断发生革命,一百多年来,科技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医学科技创新也是推进健康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核心动力。
“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产生更好的治疗的效果,这就是创新。”李兰娟院士介绍,以感染治疗为例,传统感染的治疗采用抗生素杀菌,治疗疾病的同时,又产生了微生态失衡、细菌耐药,甚至继发新的细菌感染,但以我国新兴交叉前沿学科感染微生态学的理论出发,则更注重菌群的平衡,即要用抗生素杀菌,也要用微生态制剂来促菌,杀菌是杀有害的菌,促菌是促有益的菌。“平衡非常重要,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护微生态平衡,保护器官的功能。”李兰娟院士说。
李兰娟院士介绍,平均每一个人身上都有1.5公斤重的细菌,这些大多定植于肠道,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多种疾病密切关联,与孤独症、抑郁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都密切相关。目前肠道微生态研究是一个前沿的新的课题,我国建立了国际首个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基因集,初步创建了肝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临床诊断标准和益生菌、粪菌移植等防治肝病重症化新方案,肠道微生态研究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也会有很大的突破。”李兰娟院士说,早在1600年以前,东晋时期的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这样的记载,“饮粪汁一升,即活”,中国实际上开创了粪菌移植的先河。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我国目前已有粪菌移植治疗肝病的实例,患者经过6个月的菌群移植的创新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科研要坚持顶层设计,多学科交叉。临床与基础、内科与外科,多学科交叉、整合协同攻关。”课上,李兰娟院士结合自身多年科研奋斗之路,分享了对科技创新推动医学发展的体会与思考。李兰娟院士在人工肝、微生态及传染病防治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今年,李兰娟院士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 研究奖,她也希望青年学子能够以勇敢闯进去的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大胆实践,勇攀高峰。(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