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肖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5/10 9:59:00
选择字号: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 课题组供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课题组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并且能够捕获和埋藏大量有机碳。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生物量虽只占陆地的0.05%,但能从海洋及大气中储存和转移更多的碳(即“蓝碳”),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也是全球“蓝碳”资源的重要贡献者。但滨海湿地处于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经济发展最快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因此,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由此引起的水文过程变化都会影响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其碳循环的关键机制还有待探讨,其固碳潜力、碳汇通量和封存量的数据还很少,目前尚无一个全球公认的机制来正确认知蓝色碳汇的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本书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选择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潮汐湿地、非潮汐湿地及开垦后的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水文过程和水盐交互作用为主线,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和原位控制试验,阐述滨海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汇功能对水文过程(潮汐、地表淹水、地下水位变化)、气候变化(增温、降雨量变化、降雨季节分配、氮输入)及人类活动(农田开垦)的响应机制。

  据介绍,全书分为10 章,44万字,包括161幅图和30张表。本书首次系统全面地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汇功能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丰富了滨海湿地碳循环理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气候变化下滨海湿地碳库功能动态,为气候变化下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中国及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蓝碳”增汇提供新思路。

  据悉,该书是“中国海岸带研究”丛书系列的最新分册,该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目前已经出版分册13个。本书可供湿地、生态、地理、环境、水资源、气象、信息等科学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该书出版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XDA23050000)、全球海岸带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GECD)项目“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121311KYSB20190029-4)等的支持。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