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生命是什么》《从一到无穷大》《科学哲学的兴起》……科学史上经典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有权威的推荐书目,再加上名家领读、导读,就能调整读者的畏难情绪。
4月末,高山科学促进中心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了 "科学36.5°C"发布会,发布《高山科学经典》书籍100本。书目包含老经典15部、科学名著25部、通俗科学史15部、科学史家名著5部、科学家传记20部、科学哲学家名著5部、科学家哲学名著15部。
那么,这100本书究竟是如何遴选的?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介绍,科学书包含了两类:一类是硬科学,若不是本专业的人根本就读不下去,科学家都不一定读得下去;另一类是软科学,就是科学文化。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牌、品味。
“我们希望表现科学文化,但又不能搞得太软,所以我们要求,首先,尽量选用科学家本人的著作,以科学家作品为主,科学作家作品为辅。因为很多科学家不仅学问做得好,也很会写,他们的作品很畅销,比如霍金,他自己就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其次,就是要全面、多样、均衡,这是我们一个最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最多数的科学家参与。搞得太偏了,参与的人少,也不能全面地概括科学的方方面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谈到,经典是有典范性、有权威性、经久不衰、最能够体现某领域精髓的著作,读经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山科学经典》选出100本书,邀请100位各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来导读,并将通过组织名家对话,线上讨论、媒体传播等一系列措施指导和促进阅读活动,可以起到让更多的人去阅读科学经典、促进全社会学科学的作用。据介绍,韩启德、周忠和、王贻芳、鲁白等“大咖”科学家都是导读团的成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