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荆淮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11 16:33:04
选择字号:
高颜值
武汉植物园发表新物种修大戟

 

 
 
 
修大戟(武汉植物园供图)
 
记者4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了解到,该园通过系统分类学研究,证实一种在福建发现的粉红色苞叶大戟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并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修大戟。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
 
作为植物界中最大的属之一,大戟科中的大戟属(Euphorbia)包含约2000种植物,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生境复杂,并且物种间形态变异幅度大或者高度趋同。一直以来,大戟属的分类学研究,被认为是一项“硬骨头”。与大戟属最主要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非洲相比,国产的大戟属植物相对较少,共计70余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西北干早地区。目前,围绕该属植物的野外本底调查还不足,前人的分类修订工作年代久远,尚缺少系统的国产大戟属分类学研究工作。
 
2015年,华东植物爱好者苏享修,在福建省鹫峰山开展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时,关注到一种具粉红色苞叶的大戟,当时暂定为东亚的广布种——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随后的六年间,更多的野外居群在鹫峰山地区被陆续报道。其植株更为高大、具粉红色苞叶等特征,能较明显地与京大戟区分开来。
 
在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的指导下,助理研究员魏能等人与福建省林业相关部门一道,围绕该大戟属植物开展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在充分的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基础上,开展了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由于其果实具疣状突起,而杯状聚伞花序的腺体无附属物结构,该大戟植物能较为容易地被锁定在大戟属大戟亚属中的泽漆组。
 
形态上,该大戟植物与Euphorbia pekinensis和E. jolkinii最为接近,而主要的区别特征包括:高可达1.6米,地上茎不分枝,叶片大小(5-18 × 0.6-3 cm),花果期的苞叶呈粉红色,腺体4-6,绿色至黄褐色,肾脏状圆形。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研究人员基于ITS和ndhF序列信息,开展了泽漆组的系统发育树的重建。研究发现,该大戟与E. micractina-E. fauriei构成的分支互为姐妹群,然后与E. jolkinii和E. adenochlora共同构成单系。该研究提出,泽漆组中的东亚已测序类群共同构成东亚分支。最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证据均支持,该大戟属植物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
 
为纪念苏享修对该新种发现和发表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为推动华东地区植物本底调查所做出的努力,研究人员用苏享修的名字命名该植物新种,即Euphorbia xiangxiui N.Wei, Q.Yu, G.X.Chen & Q.F.Wang(修大戟)。
 
在发表过程中,部分国际学者建议,将这一“颜值颇高”的大戟新种在世界内保育和推广,进而更好地走入到公众的视野之中。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奖学金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600/036364422X1644266889326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