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3/10 9:42:02
选择字号:
中科极光毕勇:从激光“专家”到产业化“行家”

WechatIMG2868.jpeg

由“真激光”光束组成的“大树”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中科极光供图)

日前,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通过“折柳寄情”和“参天光树”,向世界民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强。

其中,“参天光树”背后的“真激光”技术蕴含着两代科学家40年的积累,并孕育了产业化公司——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极光)。中科极光孵化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掌握着“真激光”技术的核心专利。

理化所应用激光研究中心主任毕勇的身份也从科学家切换至创业者,成为中科极光总工程师。从“象牙塔”走向市场,科学家创业会遇到哪些难题,如何破题呢?

难题一:身份转变

科学家创业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从科学家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毕勇对此深有感受。

2015年,理化所希望将激光技术成果向市场进行转化推广,中科极光作为转化平台而成立。毕勇不仅负责产品的开发,还承担了部分销售和融资任务,从一个科学家变身成为创业者。

“原先我只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从事科研工作,而今我还需要在公司环境下进行产品开发,目标导向和思维逻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毕勇告诉《中国科学报》,“从事科学研究,只需要考虑激光领域有关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现象,以及背后原理。开展‘真激光’的产品研发工作,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产品定义、客户群体、消费习惯等问题对科学家来说都是全新的。”

面对这种巨大的思维差异,毕勇是如何破解难题的呢?

在毕勇看来,最核心的因素是对“真激光”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价值认同”。他表示,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有机会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然而产化只有理论研究还不够,必须面向市场。

“真激光”的产业化成了毕勇“激光梦”的载体。

对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的深刻“价值认同”,驱动着毕勇顺利实现了“身份”的转变,第一道难题迎刃而解。为了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毕勇将看似难以逾越的思维和认知“鸿沟”分解为一步一步可执行的任务。

谈及身份转变,毕勇总结道:“因为内心深刻认同‘真激光’产业化所带来的的价值,所以在面临一些所谓转变难点的时候,就会把它作为实现梦想的必备知识去主动学习、适应,并且觉得非常有收获。”

难题二:让市场买单

除了身份的转变,将“真激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买单的产品,是毕勇面临的第二道难题。

“真激光”显示技术从实验室成果进化为产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毕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中科极光为了推动“真激光”显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行了多个阶段的摸索,包括客户探需、样品开发、试用、修改完善、小批量试制、检验……在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的双重标准之下,对产品进行反复打磨和测试。

在这个过程中,毕勇发现,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与科研工作的追求并不完全匹配。比如说,从科学意义上来判断,激光显示的色域空间越大越好。但是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他意识到,客户对于色域的追求并不是绝对的。

“客户不仅关心画面有多漂亮,同时还关心获得优质画面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多少。如果这个成本超出了客户的接受范围,那再大的色域也没有市场。”毕勇说。

另外,客户在期望产品具有大色域的同时,还希望能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等。因此,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中科极光的研发团队需要充分理解客户真正在意的技术特征,并且在这些技术特征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一味追求某一个指标。

对此,毕勇认为,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一定要学会面向市场需求,在技术层面作出一些妥协,把客户放在第一位。

在对市场作出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毕勇带领中科极光团队开发出了具备真色彩、真亮度、真陪伴、真节能、真可靠的“真激光”产品。在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由“真激光”光束组成的“大树”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进而证明其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与先进性。

除此之外,“真激光”还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人民大会堂文艺汇演、建党100周年上海黄浦江灯光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光影秀等重大历史时刻得到应用。如今,“真激光”在激光电视、商务投影、影院升级解决方案等领域都形成了市场应用。

经验总结:术业有专攻

如今,中科极光已经顺利将理化所的激光显示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应用,作为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毕勇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首先是评价体系的转变。科学家如果要面向市场进行创业,就要对自我的评价体系做一些调整。科学家往往比较执着,有特别坚定的意志,这是科研工作的优秀品质。但是在面向市场的时候,优秀品质可能会变成阻碍,因为市场需要科学家做一些妥协,以满足市场为目标。

其次,科学家创业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需要科学家转变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积累,包括法律法规、财务、资本市场等,从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变为“杂家”,拓宽知识的广度。

第三,要以更开放的心态组建一个创业团队。术业有专攻,科学家在专业技术方面具有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但是在生产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企业运营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通过组建团队发挥各自所长,用以弥补短板,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2019年,中科极光完成了1.35亿规模的D+轮融资。2021年3月,中科极光公司又获中科创星、国科嘉和、沃衍资本以及长兴资本的联合战略投资。近半年来,毕勇见了不下50家投资机构,“自己都快成半个投资专家了”。

未来,毕勇希望在继续适应效率高、确定性、产业化、可复制的商业规则的同时,潜心研发家庭影院激光投影设备,扩大产业规模,让实验室的前沿技术成果更广泛地适应产业化需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