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28 19:58:37
选择字号:
下一个时代危机是无聊?心理学家这样说

 

无聊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体验,它可能是排队等待时的焦躁,也可能是做枯燥重复性工作时的走神。而在当下,在手机和无休止的信息流的包围中,我们上一秒还在为搞笑视频笑哈哈,下一秒就可能陷入一种倦怠感。

这向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无聊在21世纪是不是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它会是下一个时代危机吗?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我们为何无聊》一书,试图解答这一问题的同时,带领读者认清无聊、解决无聊。

《我们为何无聊》一书作者詹姆斯·丹克特、约翰·D. 伊斯特伍德是一线心理学家。丹克特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伊斯特伍德则是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曾获加拿大总理卓越研究奖。

丹克特在大学攻读心理学时发现,哥哥在车祸导致脑损伤后,相比之前更容易感到无聊,这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他因此创办了丹克特实验室,专研无聊十余年。《我们为何无聊》一书也是丹克特实验室十年研究的成果。

《我们为何无聊》方图05.jpg

《我们为何无聊》,[加拿大]詹姆斯·丹克特、约翰·D. 伊斯特伍德著,袁铭钰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定价:58元。出版社供图

这是一部关于无聊的心理百科。无聊几乎无处不在,但在某些时刻,它会变得危险,甚至引向犯罪。没有人能免受其害,只是一部分人出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比别人遭受更多。“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书中说。

《我们为何无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剖无聊这种定义模糊的感觉。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为什么有人更容易感到无聊?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该书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运用各种怪趣心理学实验、闻所未闻的数据、颠覆认知的发现,作者试图告诉读者,“无聊,就像美一样,在不同人的眼中是完全不一样的。让甲感到欢愉的事可能对乙来说无聊透顶。然而,有一些关键因素存在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中,这些因素增加了我们被无聊压垮的风险”。

在作者看来,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该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