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进一步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一系列举措。
这是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领先性和开创性。
新制定条款占比达72%
目前,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20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且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有6个,过百亿元的有8个,尤其在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不过,“从我市海洋经济整体情况看,虽然经济规模全国领先,但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制造业发展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进一步提质增效,海洋企业‘小、散、弱’的情况依旧存在,海洋人才外流的压力日益增加。”发布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介绍,近年来,青岛除了《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实施意见》外,未出台任何海洋产业扶持政策。而海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必须要有量身定制的精准扶持政策。从海洋产业政策不精准、不完善方面对症下药,青岛广泛学习借鉴上海、深圳先进经验,召开海洋产业政策研究专题会议,深入分析现行普适性产业政策不精准、不适用等情形,协同发改、工信、科技等相关事权部门,逐条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条款,牵头制定了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
《政策》分为推动现代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强化海洋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加快涉海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等四大部分,共15条29款,其中新制定政策21条款,占比达72%。这是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是青岛市海洋综合性产业政策“零的突破”。
鼓励海洋企业做大规模、实现价值倍增
当前,青岛市海洋企业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偏散、偏弱”,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的数量不足、规模不大,对行业引领作用不强。为此,《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性地提出了海洋产业倍增计划与冠军企业倍增计划,鼓励海洋企业积极做大规模、实现价值倍增。例如,《政策》明确,凡是年海洋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涉海企业3年内实现海洋营收倍增的,将给予企业经营者奖励,奖励额度为海洋营业收入产生的年实际地方贡献最高增长额度的20%。
《政策》围绕船舶海工产业、水产种业、远洋渔业、航运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都进行了布局。
比如,为积极引进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落户,提升船舶海工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升产业链附加值,青岛对新引进的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给予贡献奖励;为鼓励青岛船舶海工配套企业提升标准水平,进一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青岛对通过国际船级社协会会员单位认证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给予补助;为鼓励青岛船舶海工企业争取高端产品订单,提升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青岛对新建造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及其核心工艺装置、高技术船舶,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装备和海洋探测、观测、监测装备的关键核心配套设备新建项目,最高可补助1000万元。
《政策》还注重营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态,从海洋人才的招引、集聚与激励三个维度分别提出精准支持政策。例如,对引进的海洋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高层次人才,按照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给付年度薪酬总额的30%给予奖励,连续奖励3年。对在青就业的海洋领域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硕士分别按照1500元/月、1200元/月给予住房补贴。
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当前,山东正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开展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2021年6月,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要求青岛要强化责任担当、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2021年11月,《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再度加码,赋予青岛海洋经济发展“一核引领”的重大使命。
2021年,中央也印发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相关文件,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对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航运服务、现代渔业等重点海洋产业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
目前,青岛海洋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三。《政策》进一步明确青岛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涉海企业发展,推动形成海洋科技企业蓬勃兴起、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经略海洋的底气。青岛正在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方面多点发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