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模教授在演讲。(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名单。浙江省特级专家、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领衔的林业碳汇教师团队入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于2018年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此次全国共认定200个高校教师团队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浙江省共有8个团队入选。
周国模领衔的林业碳汇教师团队组建于2002年,该团队深耕林业碳汇领域20年来,瞄准国际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立足教研融合,厚植科学研究,着力打造成为全国林业碳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地。
团队强化教学融合科研,坚持“以林为基立真术,以生为本育良才”的使命担当,架构了贯穿红绿主题、凸显林业碳汇创新能力的育人体系。科研教学深度融合,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建成了《森林经理学》和《土壤学》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全国首创开设《碳计量与碳贸易》线下课程和《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线上精品视频课程,支撑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团队主动聚焦国际前沿,矢志开拓创新。前瞻谋划森林碳汇研究,系统解决了竹林“如何固碳”、“如何测碳”、“如何增碳”和“如何售碳”等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
从2001年开始,团队前瞻紧盯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聚焦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为解决林业碳汇基础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竹林碳汇领域系统澄清了竹林是碳源还是碳汇的国际争议,创建了竹林碳汇精准监测和经营增汇关键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竹林碳汇理论与技术体系。
团队积极开辟碳汇产业,服务国家战略。先后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编制林业碳汇规划,形成了全新的林业碳汇产业,开辟了“两山”转化新路径,有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国家“双碳”战略。
依托自主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研发的技术成果,团队为湖北通山县开发了全国首个CCER毛竹造林碳汇项目,帮助浙江安吉、景宁等五个县市2万多户竹农开发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40多万亩,产生560多万吨核证减排量,带来碳汇收益2.53亿元,为亿万竹农开辟了一条林业增收新途径;在浙、闽、赣、川、皖等推广竹林固碳减排技术503万亩,培训技术人员3.3万人次,策划创作《竹林碳觅》系列科普作品,累计受益群众近30万人次。
团队成员多次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喀麦隆、智利等非洲和南美国家,开展竹林碳汇技术推广与培训,为一带一路国家提高气候治理能力贡献中国智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