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可莹 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28 11:45:59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显示
十年,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发布资源环境系列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在湖泊生态环境、湿地环境、山地与山区发展、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东部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方面建设成效显著。

该系列报告共包含《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报告》《中国湿地研究报告》《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和《中国东部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报告》五大研究报告。

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陆表系统关键地理单元,《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的“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可利用湖库淡水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湖库对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作用更加凸显;受益于湖泊保护和水质改善,全国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占比近五年由33%增加至40%,服务了全国近50%的人口;同时,大部分湖泊透明度上升,湖泊富营养化得到明显遏制;重要湖泊生物多样性水平稳步提升。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诸多独特的水调节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中国湿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现恢复态势,保障我国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国人工净化湿地数量近1200个,相较于2011年新增约750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例如,三江平原恢复湿地中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由2014年的34种提高到2021年的45种;此外,报告还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湿地碳汇功能显著提升,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是世界山地大国,特有的阶梯地貌格局导致山区成为地形上的高地、经济上的低谷,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难点区。《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骨干体系基本建成,近十年来,山地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8.2%,山地绿色覆盖指数均值达到82.1%,植被覆盖率达到建国以来最高值;且水土流失防治卓有成效,近十年来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7.5万平方公里,山区土壤年侵蚀量减少27%;建成了高效的山地灾害防控体系,山地灾害减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山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胜利,山区产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资源型缺水最严重的区域,《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农业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地表水体面积扩大,水质向好发展,水环境容量显著增加。近10年来,西北干旱区水体面积显著增加,每年增加约161.64平方公里。其中,新疆南部地区的湖泊水域面积扩张迅速,平均每年扩张约 23.79平方公里。西北干旱区平原区水体面积的增加主要是人工生态输水所致,山区水体面积扩大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中国东部三个超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国东部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城市群生态用地质量稳中有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建成区绿地建设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中科院科学发展局副局长张鸿翔介绍,该系列报告是中科院自今年3月份以来,组织院属单位,集中力量编制完成的。编制过程充分发挥了建制化队伍优势与学科积累优势,在长期系统性工作基础上,由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院所分别牵头,依托平台条件,集体撰写而成。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表示,下一步,中科院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在资源环境领域取得更多成果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在更多科技领域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