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远远 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13 14:57:46
选择字号:
西农教授郭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毕业投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片热土的17年,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国家级领军人才,该校植保学院教授郭军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而自信。

他常说“加入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成为一名西农人,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决定。西农成就了我,我将扎根西农,服务西农,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全部力量”。

潜心钻研 勇于创新

2005年,郭军毕业后入职西农,加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团队。尽管研究前景可期,起步却很艰难。毕竟新的研究方向得一切从头开始,担心自己的积淀和经验不足无法胜任。在康老师的亲切鼓励和大力支持下,他果断放弃此前擅长的研究领域,迅速投入小麦条锈病持久控制的研究领域。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一来西农,就进入了‘国家队’,拥有一流实验设备、国内外优秀同行汇集……”在这里,郭军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科研平台。

小麦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癌症”,是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公敌之一,通常可以造成小麦减产10%到30%,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麦绝产。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条锈菌致病性变异不断产生新菌系,导致品种垂直抗性容易“丧失”,同时传统抗锈育种面临着抗病种质资源有限、基因资源挖掘不足的难题。

针对以上生产难题,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解析小麦与条锈菌互作分子机制,挖掘新基因资源,开发新型抗病策略,改良小麦抗病性”的研究思路,重点攻关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小麦抗病因子如何防卫病菌侵染?条锈菌致病因子如何调控小麦免疫?基于互作机制解析如何改良抗病性?”。

针对这些“锈病之问”,郭军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兼顾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郭军基本全年无休。

“我最喜欢的就是放假的时间,因为在节假日我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如果不出差,每天早上郭军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不在办公室就一定在实验室。

“我一直谨遵康老师的教诲——‘多去一线,与学生在一起’。”他说。

秉持“有态度、有创新、有合作、有恒心”的 “四有理念”,郭军在科研上不断取得突破,发现了小麦抗病新途径,揭示了病菌调控小麦免疫新机制,挖掘到新的重要基因资源,创制了一批持久抗病材料,探索实践了新型抗病策略,为抗锈育种提供了资源储备与理论依据。

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精心教育 为国育才

工作以来,郭军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教学中,他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郭老师常告诉我们,一切德为本,在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的加持下,有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还要勤动脑、多思考,专注做一件事,这样才能成为自立、自强、自信的人。”即将跟随郭军读研的大四学生潘哲宇说。

把科研成果体现并融入到教学中去,用科学研究反哺教育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是郭军一以贯之的做法。

在本科教学中他大力推广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他先后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科创项目、毕业论文(设计)71 人次,指导的本科生中获国家奖学金3 人、校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4 人。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郭军倡导“师生平等、开放交流、协作共享”的理念,构建了以“导师负责、合作指导、分组管理、因人施教”的研究生指导模式,按照研究兴趣和方向划分研究小组,并依据小组方向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专家,建立合作指导模式,充分整合校内外的师资力量。

他一直坚持每周“面对面”的学术例会,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教授与研究生直接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提升科研合作能力。近五年,支持和资助研究生48人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

郭军指导的博士生柏星轩,毕业后不忍离开郭老师,继续留在课题组做博士后,“郭老师求实创新的科研态度、平易近人的待人风格、善于团结协作的干事作风,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这种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话里话外,柏星轩充满了对导师的敬佩与感恩。

工作以来,郭军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36人。值得一提的是,他指导的研究生中有72%继续从事涉农行业。2022年,郭军荣获我校研究生“优秀导师”、首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热心管理工作 谋划学科发展

2014年,郭军开始担任植物病理研究所副所长,2016年12月成为植保学院副院长。虽然行政工作与个人教学科研工作时有冲突,但郭军处理的游刃有余,实现了协调发展。

“作为一个‘双肩挑’的教授和管理者,做好管理就是做好师生服务工作;行政工作历练会开拓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个人教学科研工作。”郭军说。

植保学院作为研究型学院,郭军一直致力于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完善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学院的科研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院累计到位科研经费2.6亿元,较前五年增长39.8%;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项;获批农业部杨凌示范区国家农作物新品种特性鉴定站1个。发表研究论文1193篇,其中在CNS子刊、PNA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42篇,较前五年分别增长10.9%和366.7%;出版学术著作19部;以第一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有着海外学习经历的郭军,十分注重学科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22年全国首个植物保护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西农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成功获批。

“今后我将继续弘扬践行西农精神和东南窑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一批卓越植保人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为建设国际一流植保学科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郭军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