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11 13:07:12
选择字号:
“湾区种质数字港”在粤正式启动

 

 湾区种质数字港启动仪式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主办方供图

12月9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交易大会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大会采取线上线下联合形式举行,600余名种业科学家、企业家等参会交流。会上正式启动了“湾区种质数字港”,该数字港前期构建时,仅1年就汇聚起了超1000亿条庞大数据的阵容,成为大会“焦点”。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受主客观原因影响,一直以来,种子科研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严重制约了种质资源和技术的融通,衍生出很多低水平重复投入等问题。“湾区种质数字港”的建立,在摸清种业家底和社会化服务方面趟出了广东路径。

据悉,2021年6月,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牵头与百奥云等平台合作,以丝苗米为试点,向全社会发出征集令,仅半年内就汇聚起了60余家法人单位和个人的近2万份种质资源。经几轮对比筛查,856份核心种质和7000余份关联种质首批溯源编码入库。经过信息检测,发现超60%以上种质资源重复。

截至2022年12月,该平台已获取2112万个多态性位点和833亿个基因型数据点,破译了广东丝苗米核心种质资源完整的基因组信息,构建了广东丝苗米高质量“泛基因组”,初步阐明丝苗米品种选育的过程,鉴定了一批控制丝苗米优异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和遗传位点,归纳出一批“宏观”视角的遗传育种规律。

“湾区种质数字港”启动后,立即面向全国开放进行2.0扩容,当天就迎来第二批12万份种质资源、数字工具、繁育基地等资源要素加盟。此外,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BT+IT”智能育种“技术”工具,以及繁育基地、社会化服务等“配套”服务要素也在快速汇聚,充分体现了科研机构、科研工作者、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湾区种质数字港”类似于智慧大脑,汇得越多、看得越远、能量越大,随着数据指数增加,其“个体验真”“群体匹配”“宏观指挥” “微观服务”的功能将会日益强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对该平台给予肯定。会上,他向大家展示了“多基因叠加系统”分子育种工具,并把这个工具贡献给“湾区种质数字港”开放共享。据介绍,该工具是基于CRISPR/Cas9的多靶点植物基因编辑载体系统、DSDecode解码方法、自动解码软件和与之配套的植物基因编辑设计与分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CRISPR-GE在线平台累计分析任务超过200万个,已在为全球1000多个科研机构提供服务。

接下来,“湾区种质数字港”重点把准种业发展的需求和“痛点”,在公共安全服务支撑、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资源要素撮合匹配、珍稀资源备份储存、大数据处理等方面重点发力,全面服务和支撑全省种业振兴。

据了解,目前已有福建、江西、广西等省(区)种质要素入库“湾区种质数字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