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旭锋 来源: 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22/11/29 11:32:56
选择字号:
发挥“三个作用”,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大学书记校长谈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校要更好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作用。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人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要聚焦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聚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研评价、薪酬分配等制度,为人才减负松绑,让人才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价值有体现。

西南大学将人才强校作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聚贤工程”“英才工程”,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含弘人才岗”“后备人才库”等,着力培育造就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

高校要更好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作用。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没有基础研究的积累,就难以取得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作出了部署,这对高校加强源头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强化有组织科研,坚持“四个面向”,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强化稳定性投入,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给予基础研究力度足够且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持续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强化长周期评价,改革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从成果认定、职称评审、科研奖励、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激励,营造潜心研究、鼓励创新的环境。

西南大学将实施“基础学科提升计划”作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研制出台《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西南大学科研发展激励办法》等,布局建设“种质创制”“未来农业”“合成生物与大健康”“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前沿研究中心,着力建设新文科实验室、新型高端智库,提升基础学科对综合大学的支撑能力。

高校要更好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重大科技突破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校是重要力量。要切实培育大项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谋划和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力争产出有颠覆性影响力的大成果;着力组建大团队,加强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组建协同创新研究团队、交叉学科研究团队,针对共性关键问题、“卡脖子”难题等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构筑大平台,加强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合作,建设联合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西南大学积极整合优势,瞄准重点研究方向潜心培育,力争在若干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形成优势和话语权,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