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1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经中国政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加拿大政府协商,并经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主席团决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今年12月7至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
去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功在中国昆明举办,来自150多个缔约方国家和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共5000余人参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等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东道国举措。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介绍,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标志性预期成果就是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正在谈判中的“框架”是为2030年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谋定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框架”着眼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以“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为方向,在总结以往生物多样性全球目标制订和执行的经验的基础上,凝聚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的合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新的政治引领,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以全面实现公约的目标。简而言之,“框架”的目标就是要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国际社会对此高度期盼。
她介绍,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全面履职尽责,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沟通协调,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积极推动“框架”磋商谈判的进程。例如截止目前,中方作为主席国,已组织召开了38次COP15的主席团会议,并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一道,先后在日内瓦、内罗毕等地主持召开了四次“框架”工作组会议,为推动“框架”的磋商作出重要努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