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上海分院“报国讲坛”开讲 |
科学家阐述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三点思考 |
|
“人一定要有梦想。好奇心驱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探测到第二个地球。”10月19日,在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中共中科院沪区委员会主办,上海天文台党委承办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五期“报国讲坛”上,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中科院空间先导地球2.0科学卫星背景型号研究首席科学家葛健说。
在当天的报告中,葛健用人类第一颗系外行星发现的故事以及银河系中心黑洞质量测量的典型案例等,解释了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三点思考,分别是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尝试用代替寻找答案(归纳思维),注重问新的问题(演绎思维);注重概念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概念),深入认识和研究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律);识别和研究工作结果的不确定性来发现新现象和揭开自然规律。
葛健说,原始创新型科学家都具有深爱所研究方向、敢于从无到有、持续的努力和百折不挠的特征。他分享了自己读博士时,发现宇宙学常数存在的观测证据,先于1998年通过超新星观测发现宇宙加速的证据,却未能认识这是由宇宙暗能量产生的结果,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还是没有学会问为什么,没有深刻地去分析和理解结论的不确定性”。
此后,他渐渐地学会了问“What(是什么)”“How(如何发生或发现)”,最终也学会问“Why(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固定延迟干涉仪原理,成功运用到原始创新的高精度多普勒测量仪,并探测到了系外行星信号;研发了人类首台多目标多普勒测量仪,并成为国际斯隆数字巡天三期多目标地外行星巡天项目(MARVELS)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发现了20多个棕矮星、400多个双星以及50多个系外行星候选者等,其中包括一个奇特的双星系统中的巨行星和棕矮星系统。
2020年,葛健回国并加入上海天文台,大力推进“地球2.0”项目,汇聚来自国内外7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超过400多位天文学家和技术人员,他希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天文学界的通力协作下,发现“地球2.0”,回答地球2.0在宇宙中有多普遍、类地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等核心科学问题,在系外行星探索历程中镌刻下闪亮的中国印记。
“报国讲坛”是中科院上海分院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推出的“讲述身边科学家故事”的专题讲坛。本次讲坛由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侯金良主持。致辞中,侯金良表示,展望未来,科技事业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每位科研工作者切实承担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此次报告旨在帮助青年科研人员打开“思想之窗”,也是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李情暖表示,本期报国讲坛在二十大期间举行,意义深远,我们的科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成就,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和新时代科学家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鲜明特征的科学家精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