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 江苏大学供图
2006年入职江苏大学时,冯旭被称作是“温室里的草莓”,同事学生的一句提醒都会让她紧张失措。
现在的冯旭自我评价就像“金刚”,站上讲台15年,看向学生的眼神在柔和中多了几分坚毅。
因为热爱,所以敬畏。“新手开车并不害怕,反倒是经验丰富的司机越开越谨慎。”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冯旭说,同样的道理,上课越久,她对讲台就越多份敬畏,更要努力用完美致敬每一节课堂。
共情共鸣,和学生在一起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并不容易学,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说自己喜欢上物理课。
亲其师,方才信其道。第一次上课,冯旭总是和学生打招呼:“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有疑问或者老师没讲清楚,欢迎同学们在课堂上第一时间指出来。”一开始只有大胆的男生参与进来,慢慢地,全班学生都开始提问,课堂氛围一下子就轻松活跃了起来。
2020级学生梁诺正在学习大学物理,在她看来,冯旭是一名很认真也很可爱的老师,“她可以把物理知识讲得很清晰很生动,我们班越来越多的同学被物理课吸引。”下课的时候,冯旭又会走下讲台,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聊聊生活里有趣的经历,愈发让学生亲近她,进而喜欢上大学物理这门课。
“不推导公式手就会生,每推一次感受和收获都不同。”冯旭习惯在黑板上把每个知识点一步步推导给学生看,还喜欢举例子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公式。
在讲解速度变换公式的时候,冯旭就专门举了自己在雨天骑电瓶车需不需要给装载的物品遮挡的例子,“公式是抽象的,老师举的这个例子简明而不简单、深入而不深奥。”尽管过了一年多时间,2019级学生徐志城对大学物理课堂上的这个案例依然记忆犹新。
高中时学生都学过质点,冯旭除了讲解概念外,更侧重于告诉学生为什么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这样做有什么帮助。“把物体抽象为一个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没有模型,理论寸步难行!”冯旭在课上讲的许多物理思想和方法,常被学生应用在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中。学生把知识听进去、用上了,那时的冯旭就特别有成就感。
越战越勇,越挫越强
没有人天生就能讲好课。
在正式上讲台之前,冯旭以青年助教的身份听了一年的课、批改了一年的作业,还是觉得没有底气,“上课时不敢离开讲台、更不敢脱离课件,有时甚至会紧张得讲了上句忘了下句。”在完成第一轮授课后,冯旭又主动要求再听课一年,才慢慢地在课堂上找到了闲庭信步的感觉。
学院讲课比赛、校中英文教学竞赛、江苏省物理协会“上好一堂课”比赛、江苏省本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作以来,冯旭参加过林林总总的十几次比赛,荣获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是名副其实的教学竞赛“多面手”。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正是因为经历过多次比赛的磨练,冯旭才逐步成长了起来。2009年,第一次参加院讲课比赛,动画没法顺利播放,她提前5分钟草草结束了讲课;2011年,因为紧张出错,竞赛前通宵准备的课件没有用上,她出门就懊恼地哭了起来……“骨子里不想认输,觉得自己应该能把课上得更完美一些。”一次次小失败,勾起了冯旭的求胜心。
冯旭坦言,参加讲课比赛的时候自己也很害怕,但是越是这样越要去参加,“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不能回避它,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克服它,直到跨过它。”
严慈相济,亦师亦友
因为学院学生工作人手紧缺,2017年,冯旭主动提出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开始了200多名研究生的导员生活。
那段时间,正逢冯旭博士毕业,在路上她从来都是小跑,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文件材料,讲话永远是两倍速。为了处理学生事务,有时晚上11点多还往学生宿舍跑,有时凌晨1点多才从学生宿舍离开。
“研究生三年时光,收获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冯老师身上的优秀品质。”江苏大学17级硕士赵婷婷说,正是在冯老师的影响下,她也在心里种下了颗努力的种子,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
冯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位学生从阿姆斯特丹寄来的明信片,这名学生高中物理学得并不好,却在大学里收获了高分。他在明信片上写道:“冯老师,转眼几年过去了,还记得大二物理课轻松有趣的氛围。你要继续加油哦!”
成为学生信赖和喜欢的老师,在传授物理思想的同时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胜任工作挑战的人,带领学生一起向前奔跑起来……冯旭说,是学生的期待与认可,是青春的感染和激励,一直助推她努力前行,尽力为教书育人这份大事业添些砖加点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