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是如何改变水文学原有模式的?量子精密测量方法助力同位素应用有哪些新技术、新场景?9月27~28日,由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主办,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和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同位素水文学论坛在山东烟台举行。大会主题为“海岸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通过视频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同位素水文学委员会主席庞忠和研究员、鲁东大学校长王庆与会并致辞。
“同位素水文学是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水文学问题的学科。中国同位素水文学委员会是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的分支机构。”论坛开幕式上,庞忠和介绍了同位素水文学的发展历程。
据悉,发表在1961年《科学》期刊上的关于“大气降水线”的文章,是世界同位素水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一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气象组织开始实施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工作,但直到上世界70年代中期,同位素水文学才开始被广泛使用,标志着一个独立学科真正形成。新世纪以来,同位素水文学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主要水体同位素时空分布监测、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及其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同位素水文学研究成果不但应用于传统的水资源水环境、海岸带环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而且拓展到生态建设、地热资源管理等领域。
在本届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分享了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鲁东大学特聘教授Jeffrey McDonnell的“How isotopes have changed perceptual models in hydrology”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大气降水与气候变化”“地表水与生态环境等六个专题进行分组研讨交流,分享了当前中国同位素水文学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中国同位素水文学研究与应用的对策、路径与方法。
针对中国水文环境特点和同位素水文学研究与应用实际,更好地发挥同位素水文学在我国水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水文过程同位素效应及其刻画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有效拓展“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的同位素水文学应用领域。
论坛回顾了去年以来的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闭幕时,论坛组委会评选出了11篇第二届中国同位素水文学论坛优秀报告,同时举行了第三届中国同位素水文学论坛授旗仪式,第三届中国同位素水文学论坛将于2022年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湖北武汉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