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李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4 20:48:38
选择字号:
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令敏、研究员赵明辉和丘学林,联合浙江海洋大学何小波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亮、郝天珧,以及剑桥大学吕川川博士,在东南亚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系统》。

在俯冲带地区,开展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是认识俯冲带应力分布及俯冲动力学过程的关键。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可以获得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延迟时间,是揭示地幔流动和岩石圈变形最直接的观测手段之一。

东南亚环苏拉威西海地区,东邻太平洋板块,南邻印度—澳大利亚板块。该区长期受到西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形成复杂的多俯冲系统,包括位于苏拉威西海北东侧的科托巴托俯冲带、南侧的北苏拉威西俯冲带,及东南侧的双向俯冲带——摩鹿加海板块分别向西和东俯冲形成的桑义赫和哈马黑拉俯冲带。因此,环苏拉威西海俯冲带系统是研究相邻俯冲带之间的动力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

研究人员利用远震SKS震相分裂计算,获得环苏拉威西海周围地区的7个地震台站下方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延迟时间)。研究显示,哈马黑拉岛弧之上的TNTI台站的快波方向为东北—西南(NE–SW),倾斜于海沟和板片俯冲方向。

该研究认为,在双向的桑义赫和哈马黑拉俯冲带之间的板下地幔中存在由南向北的地幔流,而本研究中台站TNTI的各向异性主要来源于哈马黑拉弧前下方的板下地幔流,是受到上述由南向北的地幔流以及向东俯冲的板片与板下地幔耦合产生的地幔流的叠加影响。位于桑义赫板片南北边缘的LUWI和DAV台站的各向异性方向反映了俯冲板块边缘效应引起的上地幔环绕板块边缘的流动。

据介绍,TOLI台站的各向异性主要贡献来源于深俯冲的桑义赫板块引起的地幔楔对流,其影响范围一直到婆罗洲东北角的LDM台站(其快波方向平行于桑义赫板片的俯冲方向)。KKM台站的各向异性为古南海板片俯冲引起的上地幔流动。BKB台站的快波方向垂直于Java海沟的走向,对应着Java俯冲带弧后的大地幔楔对流。

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和认识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系统相互作用下的上地幔变形提供了新的地震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1GC00970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