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2 16:54:11
选择字号:
多数患者确诊已是中重度
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智”刻不容缓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也恰逢中秋佳节,然而,这一天,全国或许有近千万的老人却在与“陌生”的家人“孤独”的团圆着。

你知道吗?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已跻身全球十大死因之列。每3秒钟,全球就会新增一位痴呆症患者,多数患者确诊已是中重度。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000万。

每年9月也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 早诊早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主任王华丽解释说,“早诊早智”有两个早,早诊即早期了解、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智”与“治”谐音,“早智”有多层含义,一是早期治疗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的智能智力;二是希望专业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帮助患病老人;三是希望患病老人通过及时的规范治疗,能够展现他们原有的智慧。

“阿尔茨海默病多发于60岁以上老人,阿尔茨海默病是当下以及未来,全社会应该重点关注的疾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强调。

抓住早期的“蛛丝马迹”

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当天,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联合主办、绿谷制药支持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上,王华丽遗憾地说,“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这一认知障碍类疾病认识并不是非常明确,导致很多老人已经有症状,但是没有及时去就诊。”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探索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包括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然而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人依然认为认知功能下降是正常的衰老迹象,对此疾病的认知仍然有限。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1)》显示,调研中,近6成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而体检或认知筛查发现问题后进一步明确认知障碍的患者仅为10.06%。“很多病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认知障碍了才过来就诊,这就晚了,目前情况跟我们的目标还是相差甚远。”孙永安说。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临床前期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王华丽说,“不少患者到了中重度才被家属带着来医院就诊,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因此要抓住早期痴呆释放的‘蛛丝马迹’。”

此前,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了《痴呆的10个警示症状》,包括记忆减退、做不好熟悉的工作、语言能力减退、搞不清时间跟地点、判断思维能力减退、把握做事进度有困难、东西放错地方、情绪和行为出现改变、理解视觉和空间信息有困难、从工作或社会活动中退缩。

当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时,对于疾病诊治的判断更依赖于患者家属,但他们对于疾病认知的有限可能进一步导致疾病危害加深及照护负担加重。

治与不治差异很大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周全的护理、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日常锻炼等。虽然目前的药物尚不能治愈,但坚持用药治疗能有效地帮助延缓病情的发展,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负担。

不过,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普遍存在确诊患者无法坚持用药的问题,不利于长期治疗。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2021)》统计,坚持服药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比例相对较低,服用3年以上的患者比例不到三成。

“阿尔茨海默病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定要坚持全病程管理”,孙永安说,“A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低,有的患者觉得吃了药没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患者觉得长期吃下去费用负担太重,自行停药,甚至慢慢地就放弃了治疗。但其实长期服药确实能延缓症状,时间维度放到2~3年来看的话,治与不治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认知障碍是可以治疗的,除了及时用药治疗,也要尽早指导患者进行认知训练,可以让患者大脑保持活力,同时要构建和老人之间的一种有效沟通,关注老人的精神和行为问题。”王华丽补充道。阿尔茨海默病不是病人一个人的事,如病人不能及时诊治和接受规范治疗,伴随疾病进展恶化,最终可能会使将整个家庭被拖入深渊,照护者也将面临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国产创新药提供治疗新选择

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行业难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常用的药物仅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无法延缓及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的认知功能仍逐步下降。《201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91.52%的家庭期待有更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更有效的药物。

“疾病修饰类药物即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病因进行治疗,这也是大家都期盼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曹云鹏分享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进展时介绍道,目前传统机制包括Aβ假说等多种机制,同时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神经系统疾病及脑内的改变有可能和肠道菌群有关,成为国际上新的AD研发方向。

“事实上,我国已在2019成功上市了基于肠道菌群和脑肠轴作用机制的寡糖类小分子疾病修饰类国产创新药,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打破了我国AD领域长期无新药可用的困局,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在开展国际三期临床试验,作为一款中国原研AD疾病修饰类药物,未来也有望造福全球患者。”曹云鹏说。

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老龄化趋势下全人类的共同挑战,而如何帮助人们建立对疾病正确认知,使更多人知晓早期诊断及疾病治疗知识,是面对老年痴呆以及治阿尔茨海默病这类认知障碍疾病挑战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今年ADI发布的“2021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活动指南”中所述,调查显示,有2/3的人认为失智症是衰老的自然过程。协会呼吁,不要把健忘当成是成人老了之后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帮助人们树立对疾病的客观认知,才能更好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从容面对疾病的挑战,获得更好的生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