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18日,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北京新国展举行。在图书节开幕当天,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研究编制的《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也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首次提出能源电力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新思路,致力于搭建能源电力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桥梁,推动各方共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实践。
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在发行仪式上表示,能源发展方式不合理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问题的重要根源。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关键是要以清洁低碳发展为核心,加速能源电力革命,推动建立“无污染、零排放、高效率”的新型能源发展模式,全面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对自然生态圈的影响,以能源电力革命促进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
伍萱介绍,《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首度系统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的关系,揭示了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创新提出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载体推动能源电力革命、促进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一揽子方案和行动路线图,兼顾了创新性、科普性和指导性。合作组织希望能以本次新书发布为契机,与各方深化合作、携手努力,加快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全面促进能源电力革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该书的出版也是合作组织对接今年10月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一项实际行动。
合作组织秘书局副局长陈葛松介绍了新书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提出,生物多样性问题已成为一场全球性危机,其主要驱动因素包含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生物入侵5个方面,这些因素本质上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不合理能源发展方式对生物多样性危机5大驱动因素都有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为改善生态环境带来5大方面、16个维度的综合效益,彻底改变不合理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针对性地减小和消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5大驱动因素影响。
该书还提出了以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碳减排、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栖息地破坏、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修复和应急保护、引领生物多样性关键技术创新等6大方面21项重点举措,以及一系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为各国开展生物多样性治理顶层设计、企业和机构开展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COP15执委会副主任刘宁表示,作为中国发起成立的能源领域首个国际组织,合作组织编写出版《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解决能源问题开辟了新视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杨军认为,该书启示人们,保护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发展。例如,书中所列举的“电—水—土—林”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路。
《生物多样性与能源电力革命》一书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首发仪式。饶贇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